什麼叫做貨幣,一張紙做成的紙幣,本身根本就不是財富。
現在也不像以前的金本位主義,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那時候一美元理論上,隨時都可以到美國換取差不多一克的黃金。
但是隨後美國已經取消了美元和黃金掛鉤,而美元的價值,其實就是由政府信譽下開出的一張發票。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國家就好像是一個集體,所有人在都在一起生活一起吃飯一起過日子。
然後這些人每天的勞動,獲得的各種產品,當天全都集中到了這個集體的同一個倉庫中。
而管理倉庫的人,會根據每一個存入的產品價值,開出相等價值的發票。
這張發票,其實就是各國的紙幣。所以紙幣本身並不是財富,而是代表了先對應勞動成果可以換取等量價值的東西。
紙幣的購買力,也就是由國家的經濟形勢所決定的。
所以,一個國家貨幣的保證,其實就是在國家政府手中。
由國家金融機構發放這些所謂的發票,一旦這些發票流出了國外,那這個國家要想回收這些資金,就必須想辦法拿出對等的價值產品。
但是美元卻不是這樣,因為美元就等於是美國的國債,持有美元就等於是持有了美元的國債。
這和很多新興國家的經融體系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持有的美元越多,也就說明持有的美元國債越多。
這也導致美國想要收回這些流出國外的資金,就有一套自己的辦法。
那就是加息,在發展中國家想要增加銀行之間的基準利率,都是要放出更多的國債,也就是貨幣。
但是美元並不是,而是用過回收貨幣的體系,讓全球那些持有美元的人,不得不放棄了這些美元,使其自動的流入美國。
這就是美國的經濟利刃,一把在全球所有第三世界國家身上薅羊毛的利刃。
當然,一旦真的引起了全球經濟大規模動盪,美國的這種行為要是沒有辦法把美元基準利率提升到計劃的標準,那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對全球的經濟也是毀滅性的。
到時候,全球所有的國家都會被捲入進來,誰讓美國在零八年經濟危機的時候,一下子印刷了五萬億美元投放市場,還將利息降低到最低零利息的程度。
並且美國還不允許美元貶值,依舊保持美元極高的購買力和世界影響力。
現在,美國想要回收這些流出去的二點六萬億美元,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可一旦回收成功,總共持有美國超過七萬億美元的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的貨幣貶值超過百分之三十了。
繼續下去,會有更多的國家無法支撐自己國家貨幣的價值。
這樣的情況下,國際金融板塊,能夠不動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