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過百分之九十七的家庭,都能夠購買得起這款機器管家,再加上政府部門的採購,已經有人估算出來,在未來的五年之內,美國國內最少需要五千萬套的機器管家。
當然,其中會以最便宜的低端機器管家為主,不過哪怕是最便宜的五千美元一個,也能夠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所以,當第一天的銷售情況報告出現在美國各大報紙上的時候,美國政府上下也都是一片歡呼之聲。
高科技產品和工業的發展,這可不是那些能源領域下的就業和經濟,也不是那些槓桿操作之後,包裝起來的泡沫經濟。
而是實實在在是實體經濟,相關的產業和相對應的就業崗位,也幾乎可以說是最穩定的崗位。
只要努力工作,沒有因為自己的原因被炒魷魚,這樣的工作,往後好幾年的時間,最少不會出現事業的情況。
而銷售業績火爆的美國之後,求購的聲音更多了,後續兩天的時間,全球準備的超過五百萬套的機器管家,全都在銷售的第一天,被購買一空。
所有的實體店,全都只能看到模型,同時開始的第二批銷售的預定,三天之後,將會有第二批三百萬臺機器管家,在全球繼續出售。
這並不是飢餓營銷,而是全世界目前所有的工廠,全都面臨一個市場需求大,但是產業不足的情況。
未來科技集團目前每天也只能拿出一百萬套機器管家的核心程式,分配給全球所有的合作工廠。
不過,在未來科技集團各個地區的實體店中,所有的機器管家全都是來自原工廠生產,每天也都有最少五萬臺機器管家銷售到全球。
直接到來的經濟效應就是,蔡睿宸擁有的財產,在短短几天的時間中,就暴漲了上千倍。
直接銷售額超過了五千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第一批銷售的機器管家,其中有一半都是豪華版,售價是二十萬美元。
如此龐大的銷售業績,進入蔡睿宸口袋的直接利潤,就超過了三千億美元。
剩下,則是全球各大工廠和企業去平分,這已經讓所有的合作企業,全都賺得盤滿缽滿。
當然,這就是合作共贏的結果,要不是蔡睿宸拿出技術和生產線,他們也不可能得到如此巨大的利潤。
同時要不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光是基地一個人的生產能力,也不可能生產這麼多的機器管家。
在全球的銷售,也不可能一下子開戰,要是蔡睿宸真的堅持一個人搞,別說是三千億美元了,恐怕連一千億美元都賺不到。
然後時間拖下去,結果就有可能被往後趕超過來的谷歌以及三菱集團給追上來。
那就真的是悲劇了,而且現在這個三千億,只是短短几天的利潤,往後每天都會最少有超過四百億美元的收入,前提條件是,每天投放到國際市場上的上百萬跟機器管家,都能夠在一一天之內搶購一空。
而蔡睿宸的計劃是,在未來的一年之內,繼續擴大產能的效果了,最少在全球出售超過兩億臺機器管家。
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直接帶來的全球經濟效益,計劃將會超過五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