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6章 老奧、戰不戰(十更求打賞)

中東問題,最大的根源所在就是石油利益。

否則中東這個可以說是鳥不生蛋的地方,根本沒有人在意,就好像曾經的非洲,根本不可能有人去非洲那裡,打得你死我活的。

石油關係到各國的方方面面,是每一個國家發展穩定的基本保障。

沒有了石油,或者是失去了對石油的控制,對於大部分的國家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就好像當初的朝鮮,曾經的朝鮮和日本,被稱之為亞洲工業小王子。

朝鮮戰爭之後的朝鮮,以一種讓全世界無比震驚的速度,快速的發展。

在戰後的朝鮮,很快就完全實現了國內的電氣化,農村也全都實現了通電,並且城市化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七十。

所有的農業也全都實現了機械化,從插秧到收割,所有農業的機械化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這就是石油農業,這種農業的基礎依賴的就是石油供應,因為所有的機械,全都是需要石油來提供動力。

在金日成時期,朝鮮人的生活真的很不錯,年產糧食最高達到了一千萬噸,而朝鮮全國的溫飽線也就是五百萬噸的糧食就完全足夠了。

所以那時候的朝鮮,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出口,年經濟增長甚至一度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二十五,當時被西方世界稱之為奇蹟。

而支撐朝鮮如此快速發展的就是石油,是蘇聯提供給所有小弟友情價格的廉價石油。

同時朝鮮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出口,全都是出口到蘇聯,換取蘇聯的盧布外匯,然後購買蘇聯的石油和工業裝置。

但是兩次的石油戰爭,讓蘇聯石油供應馬上就出現了問題,朝鮮黃金髮展時期,也到了尾聲。

那時候的日本也是石油農業和經濟,但是見勢不好的日本,馬上就改變了國內的農業和工業以及經濟模式。

但是朝鮮並沒有改變,而那個時候的朝鮮和韓國經濟實力對比,就好像是現在的韓國和朝鮮。

當時韓國數次發大水,還都是朝鮮提供的救援糧食給韓國,現在已經完全反過來了。

因為蘇聯根本無法給朝鮮繼續提供廉價的石油,進口朝鮮的份額也急劇的縮水到了百分之九,到了蘇聯後期,甚至縮水到百分之三。

然後朝鮮就悲劇了,沒有石油,就沒有辦法生產化肥,石油發電也癱瘓了,大量的農業機械也全都荒置。

大量的城市人口,導致了農田根本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進行人工的插秧。

原本的超過溫飽線糧食產量,在金正日的時期,因為九四年大洪水的關係,甚至降到了年產只有兩百多噸的程度,餓殍滿地。

儘管目前全世界大量的國家,已經全都停止了這種純粹的石油農業,但是其他的方面,也全都離不開石油。

美國也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將美元綁架在石油上,只要全世界有需要石油的一天,那他們就需要美元來購買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