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在馬林市待了整整兩天,就主要的具體專案,和蔡睿宸展開了全面的會談。
在兩天之後,大量的細則條件,雙方的團隊也展開了正式的談判。
大概的條件已經全都會談完畢,而這一場談判的程序,也一直都在被高度的關注。
關於談判的一些內容和細節,也開始對外進行公開。
美國將全面撤出伊朗,取消在中東所有的軍事基地以及駐軍,伊敘聯邦歸還所有的俘虜和迪戈加西亞島,這四點,已經基本明確了下來。
事實上,一開始談判的順利,到後面就開始很麻煩了。
美國在放棄伊朗利益這一塊的態度,讓蔡睿宸不得不堅持在談判桌上多耗費了一天半的時間。
好在最後雙方還是談到了一起,蔡睿宸並沒有改變的自己的籌碼和代價,也沒有增加什麼籌碼。
只是歐洲那邊知道了土耳其有可能馬上加入到伊敘聯邦之後,歐洲各國馬上就蹦了起來。
奧、巴馬也開始面臨來自北約內部的壓力,在談判的第二天,北約不少國家的代表團也全都抵達伊敘聯邦馬林市,不過他們都只能是參與到細則的談判上。
因為蔡睿宸只願意和奧、巴馬一個人面談,細則上的事情,在蔡睿宸的努力下,也都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詳細的談判持續了將近一個月,這一個月的時間,美國也開始從伊朗撤軍,並且停止一切和伊朗正規軍的合作。
而紅警兵團也開始對伊朗正規軍,展開針對性的攻擊。
伊朗巴列維王朝的餘黨,被快速的清除,伊朗局勢也開始趨於穩定。
這讓全世界也全都明白,這一場和平談判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下來了。
否則美軍也不可能在談判都還沒有徹底完成的時候,就已經全面放棄了伊朗。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美國急需將第八集團軍調往波蘭,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勢,已經控制了烏克蘭大片的地方,進攻的基輔已經在俄羅斯的兵鋒覆蓋範圍之內了。
烏克蘭緊急向全歐洲發出求救,歐洲也無法作勢看到俄羅斯繼續西進,聚集在歐洲各國東部一線的裝甲部隊,也開始大規模的集結起來。
此刻,美國的第八集團軍以及義大利和英國以及法國的陸軍部隊,全都晉級從高加索地區北上,此舉並非是真的要出兵在烏克蘭和俄羅斯打一場,而是給俄羅斯造成巨大軍事壓力。
同時北約的戰鬥機,也開始進入到烏克蘭政府還控制的空域,經常爆發和俄羅斯空軍戰鬥機的對峙。
如此局面,俄羅斯軍隊的軍事行動,必然受到影響,北約給出的壓力,讓俄羅斯開始不得不考慮起歐洲國家的態度了。
一旦俄羅斯全面控制了烏克蘭,那北約是不可能看著烏克蘭政府被俄羅斯摧毀,重新建立一個傾向於俄羅斯的新政府。
烏克蘭境內的基於這一點也是衝突不斷,理念的碰撞在此刻,都變成了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