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宸之所以要求進行這樣的訓練,那是因為對於單兵來說,機動靈活的行動能力,是需要第一個優先儲存的屬性。
對於當代現實的戰爭體系中,最有可能成為有價值存在的機甲種類——噸位級別在單兵以上,主戰坦克以下,可以和單兵一樣,可利用各種海陸空空投載具快速部署到任何熱點地區的戰爭前線,適應任何高溫、低寒、山地、叢林環境。
操縱簡單靈活人性化,與單兵協同作戰。提供班級或者排級作戰分隊的火力支援,並且還能夠在戰鬥之餘從事相關後勤工作的通用型多功能機甲。
正如同當年坦克在戰場上的淘汰與進化的歷史一樣,重灌步兵這種中庸的單兵裝甲火力不是最強大,裝甲也不是最堅固。但卻是最適應戰場環境需求的。
畢竟長距離戰場機動,機甲不可能比得上主戰坦克,重火力投送也比不上戰鬥飛行器,但卻可以彌補現今戰場環境下很多不足的地方。
人形的通用型機甲唯有發揮其靈活性,補充戰場上仍然存在的需求空缺,才能夠在軍隊的裝備系列中擠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即便如此。機甲在使用上,還是存在很多痼疾,這些痼疾的存在,會給機甲在使用中帶來很多的麻煩。
其中最顯然的一個問題就是後勤。機甲過於複雜的結構顯然會大大的增加故障和事故的機率,後勤就是機甲在使用中的最大軟肋。
這一點,各類軍事裝備的進化史都已經留下深刻的教訓。
不過,後勤問題對於紅警兵團來說,恰好就不是問題,因為所有的機甲維護全都交由自動化後勤保障車來完成,不需要任何工人去處理機甲的機械故障。
要不是因為有全自動化的後勤保障車,讓結構複雜的機甲從事更加複雜的戰鬥工作,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單兵裝甲結構十分的複雜,加上還有大量的武器模組選擇替換,維護和後勤上,要是放在任何國家的軍隊中,那就是悲劇。
而紅警兵團要想在戰場上使用這樣的單兵裝甲,也是需要有充足的後勤保障。
其中一個就是給單兵裝甲提供電力的電池供應,六個小時的高強度戰鬥,聽起來是很多,但是要是在高強度的戰場中,六個小時則是很短。
所以一般的情況下,單兵裝甲都會攜帶一個備用電池,並且要做到隨時可以補充彈藥和電力的後勤支援。
不過,這些還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要屬如何把這樣的單兵裝甲送到戰場上。
讓重灌步兵穿著裝甲和普通的步兵一起進行機動,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想要把單兵機甲帶著跟隨大部隊一起行動,那就需要進行很多方面的準備。
任何額外的準備,都會給部隊的快速機動帶來更多的負擔,單兵裝甲也是一樣。
好在紅警兵團的發展,一直都是追求充足的後勤保障,多出了一個新的後勤保障體系,相對比重灌步兵的戰鬥力,並不算什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