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允熥對抱琴說道:“這人箏彈得不錯,都快比得上你彈琴了。”抱琴既然以‘抱琴’為名,也是從小練琴的。
抱琴把允熥的習慣都研究透了,知道他喜歡這種音樂,笑道:“陛下,紫妍的箏可比臣妾的琴彈得要好。等明日陛下再來了,臣妾還讓她給陛下彈奏。”
允熥說道:“可惜你的手傷了,不然你和她合奏一曲,肯定很好。”
抱琴說道:“過幾日臣妾的手好了,就和紫妍一起為陛下彈奏。”
又過了一會兒,紫妍的箏一曲結束,又彈起了另一曲。抱琴看著允熥的心情不錯,說道:“陛下,文垚今年也三歲了,找個先生給他開蒙吧。《千字文》等再大些了再說,最少《三字經》、《百家姓》要背起來了。”
然後抱琴又馬上補充道:“還有武術也要開始學了。”她本人是不覺得皇子要學武的,但是允熥本人習武,她就也說了這麼一句。
允熥揉揉眼睛。這個時代的家長怎麼比後世的家長還要兇殘?前幾日熙瑤也說給寶慶、敏兒、思齊她們三個找先生開蒙,不讓她們總是這樣玩兒。這幫小孩兒週歲最大的也才三歲好不!
允熥對於教育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反對從小就死記硬背這些東西。《三字經》還罷了,《百家姓》並無規律,雖然也有韻律,但是連不成完整的故事,記起來很頭疼的。
允熥覺得,這個時候的孩子學習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死記硬背。當然,如果他們家是普通百姓,就指著聰明的孩子考上科舉改變命運呢,那也就只能硬背了,但是他們家現在不是不用這樣嘛。
允熥認為,應該找那種最有耐心、最會講故事的人,一字一句的講《三字經》每一句的含義,並且講的生動活潑,讓孩子喜歡聽。最終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為了父皇的誇獎而學習。
所以允熥說道:“武術是得開始打基礎了。明日朕找幾名侍衛,也不必武術太好的,來教文垚練起來。以後文垚是要封國的,身體可不能不好。”
頓了頓,允熥又說道:“至於《三字經》、《百家姓》什麼的,幹嘛要背呢?咋們家又不是要考科舉,背這個幹什麼?”
“朕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明日起,讓文垚去乾清宮。朕要給他,和寶慶、敏兒、思齊她們幾個一起開蒙。”
抱琴驚訝的說道:“陛下親自開蒙?”允熥能不能教好啊?
允熥說道:“朕先親自開蒙。朕對於給孩子開蒙的先生是有特殊的要求的,一時半會兒未必能找到,所以朕先開蒙,等到合朕的要求的先生找到了,朕再讓先生教。”
雖然抱琴仍然對於允熥的教學十分的懷疑,認為他未必能把孩子教好。但是讓允熥來教,文垚就可以每天見到允熥了,這對文垚可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抱琴忙不迭的答應著。
晚上抱琴服侍允熥。要說這幾名嬪妃,在床上最和允熥心意的還是抱琴,有時候允熥都想著:“要是熙瑤和抱琴的優點合二為一,那就太好了。”
====================================================
晚上,還是昨日劉川拜訪的那家庭院,昨日後來商討的那兩人又聚在一起了。
昨日後來進去的那個人說道:“今日我從練子寧口中探聽到了陛下嚴厲處置劉川的緣故了。”
另一人聲音低沉,說道:“喔,什麼緣故?”
先開口說話的人說道:“是陛下認為劉川所言不實,有欺君之嫌,所以嚴厲處置他。”
藉著並不明亮的月光看過去,此人就是吏部考功司郎中潘仁。
聲音低沉的人說道:“原來如此。陛下可真是誅心吶。”
潘仁恨恨地說道:“自古以來,連聖人都說,‘論跡不論心’,陛下如此作為,非聖君所為,真是小人。”
聲音低沉的人說道:“咱們不是早就知道陛下是這樣的人嗎?”
潘仁說道:“那咱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聲音低沉的人說道:“說來奇怪,陛下具體做事並不如何出眾,但是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雖然他自己按照自己找到的辦法未必能把事情解決,但是他的辦法卻總是可行的。”
“就好像陛下之前見過類似的事情一樣。或許陛下在當皇太孫的時候,經常去民間,注意到了許多事情吧。”
“所以咱們做事,就找那些陛下一定沒有見過的事情。”
“至於其他的事情,就徐徐圖之吧。”
=====================================================
悊江行省寧波府海鹽縣,城外靠近海邊的一個小村子裡,幾名身體壯實的中年人聚在一起說話。
其中一人說道:“陸老二,你的訊息準麼?上滬縣真的要開海了?”
被稱之為陸老二的人說道:“怎麼不準?你自己不是也聽別人說了?如果不是要開海,前幾個月那麼打海盜為什麼?這二年又沒有太多的‘倭寇’騷擾海邊的老百姓。”
另一人說道:“段老三,訊息是準的,並且海盜清繳完了一批之後,馬上就要真的開海了。據說,上滬縣的縣令都給皇帝老兒上摺子了。”
段老三說道:“既然蕭老大都這樣說了,那我也就信了。明日,我就隨幾位一起去上滬縣探探情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