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知道送到宮裡的大約有一百多個雙凸透鏡,能湊出大約一百個望遠鏡。
其實這玩意兒就是一個熟練度的問題,只要人多,並且熟練度上來了,雖然手工磨製仍然不會太快,不過一定能保證廢品率很低。
但是問題是他不希望這個技術擴散,當時他又是皇太孫怕讓人家知道了他搞這個被文官和朱元璋認為是不務正業,所以規模一直很小,研磨玻璃的工匠也只有四五名,並且還是藉著常家的名義把他們從工部的名冊中要出來的。
允熥又問道:“那研究‘水泥’的那邊的工匠有沒有什麼結果了?”
陸乘風說道:“陛下,還沒有。”
允熥吸了一口氣。開始研究水泥已經有快六年了,但是還是沒有任何結果。可惜自己忘了水泥是怎麼研究出來的了,要不然技術含量並不高的水泥早就該出來了。
允熥說道:“既然沒有結果,那就按照現在的錢數繼續每月撥錢吧。”
陸乘風答道:“是,陛下。”
允熥隨後說道:“陸乘風,馮默,你二人這幾年掌管河沿莊,並且掌管造玻璃、水泥的這些工匠,也是有功勞的。朕打算在內官監下設立一個專門掌管工匠的分屬衙門,由你們兩個掌管。”
“不需要你們當宦官的,地方就在皇城裡邊(宦官)十二監那裡。現在因為是在內官監下邊,所以你們沒有品級,但是按照吏員的年俸給俸祿。等以後朕把你們安排在工部以後,你們就可以當官了。你們可願意?”允熥又具體解釋了一下。
允熥現在想搞科學發明,但是他還不能完全掌控朝政,工部因為在六部之中不太重要所以更是被安排在了後邊,所以允熥為了能夠更方便的指導,就不能放在工部下邊。
好在有內官二十四衙門,並且原本就有管著一部分工匠的職責,並且內官二十四衙門的人士萬萬不敢違揹他的命令的,所以就安排到了內官監下邊。
陸乘風楞了一下,聽到不用進宮當宦官之後就忙不迭的答應了;馮默卻是愣了半晌之後才說道:“陛下,草民願意。”但是雖然他說著願意,臉上卻沒有高興的神情。
不過正在想著事情的允熥沒有注意馮默的表情。他接著說道:“等過些日子都安排好了,朕讓侍衛告知你們進皇城來。以後現在在河沿莊的工匠們也要全部安排到這裡來。”
陸乘風答應著。
允熥把事情說完了,又說了幾句話,讓他們走了。自己隨後也上車走了。
其實這件事情並非一定要允熥來說,找個侍衛傳話也差不多,只是允熥已經憋在宮裡邊兒很久了,想出宮來透透氣,所以才親自出來。
現在宮外的空氣呼吸完了,也該回去了。
====================================================
陸乘風和馮默騎馬返回河沿莊。託允熥的福,一人給了他們一匹馬,並且日常養馬的開銷也可以報賬,所以他們有馬騎。
陸乘風問馮默道:“今日陛下說讓你我來掌管工匠之事的時候,我看你不太樂意的樣子,為何?難道你不願意?”
馮默說道:“你也知道我的志向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太願意捲入這些大人物的是是非非中去。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捲入皇帝的事情,都是富貴險中求,況且咱們還沒有官身,更是危險。”
陸乘風理解馮默的擔心,牽涉進皇家的事情,富貴來的大,風險也大。
不過陸乘風又問道:“那為何你還是答應了?”
馮默說道:“當面拒絕陛下的要求,萬一陛下生氣了怎麼辦?下頭的人秉承陛下的意思來整咱們怎麼辦?所以還是得答應。”
說著,他長嘆一聲說道:“哎,以後小心些吧。”
====================================================
允熥返回皇城以後,御馬監的太監趁著允熥剛下馬的功夫和允熥彙報道:“陛下,御馬監下邊的和馬車有關的工匠,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宦官,都叫過來了。”
允熥說道:“好!帶朕去見他們。”稍微猶豫片刻,允熥又說道:“不許暴露朕的身份,就說朕是燕王次子。”朱高煦應該不會有和他們接觸的機會。
御馬監的太監白喜光低頭答道:“是”
然後白太監帶著允熥前往安置著工匠的地方。
此時在那裡,十幾名工匠或坐或站,在屋子裡待著。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說話。但是過了一會兒,始終沒有人來問他們話,有人忍不住了。
一名看起來三十歲左右,面板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外邊修馬車的人對這裡年紀最大的一人說道:“劉老,你說吧咱們都叫過來是為得什麼?要是誰的活計乾的不好,總不至於把大家都叫來吧?”
被稱之為劉老的人名叫劉雙,因為年紀大了,手藝又好,所以算作是御馬監管著的這些工匠的頭頭。當然,大家也只是口頭上好一些而已,誰也不會真的聽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