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章 皇家之人

晚上解縉回到董府,與下班回家的董倫說起今天的事情,稱讚允熥道:“陛下真是慧眼識人之人,當即任命我為《太祖實錄》的副總編,又許我以後總編《大明大典》、重修《元史》。”

董倫對於解縉受到重用十分高興,但是對於他還是有些擔心,說道:“解兄,你以後在皇城之中為官,可一定要注意。今日你不經陛下允許就擅自作文,這不合禮儀,並且極為不合適。”

“幸虧陛下大度不與你計較,要不然就憑你今日的一番動作,恐怕就會從此不被陛下重用了。”

“天下的善於作文的讀書人數不勝數,也不差你這一個。”

解縉不屑的說道:“其他人怎麼能與我相比!”

董倫聽了他的話,也不知道如何說了,只能看著以後幫他化解化解了。

解縉又說道:“不過今日我在宮中聽陛下吟起一首詞,頗為不錯,也不知是何人所填。”說著,把那首《陌上桑》背了一遍。

董倫說道:“果然不錯,道盡了落地讀書人的辛酸苦辣。聽起來不像是陛下假託他人所填,陛下又沒有考過科舉,是做不出這樣的詩詞的。”

解縉說道:“聽說是永平府、灤州一帶未中舉的秀才,等著陛下找到這人,我一定要和他切磋詩詞。”

===================================================

第二天是七月十二。禮部的官員擬定了七月十三日為吉日,讓藩王返回封地。允熥即使要逐步撤銷內地的藩王,也不能一下子都把他們拘在京城,得一步一步來,所以同意他們返回封地。特別是靖江王朱贊儀最為重要,需要返回桂林好好的與當地的土官打交道。

不過所有的年滿七歲未滿二十歲的小王子都被留在了京城,只有朱高熾以“回家看望剛出生的長子”為由允許返回封地,但是要求他等到朱瞻基年滿一週的時候回京。

允熥下午正在教導四個小孩繼續學習《三字經》的時候,王喜走進來說道:“陛下,燕王殿下求見。”

允熥略有詫異,但還是說道:“請四王叔進來。”然後對寶慶她們說道:“你們等一會兒,過會兒我就回來。”

寶慶等人點頭。

允熥本想到另外一個殿閣與朱棣說話,但是沒想到朱棣來的很快,允熥還沒有走出這個殿閣,朱棣就已經到了。

朱棣笑道:“陛下,臣來拜見陛下了。”然後跪下行禮。

允熥趕忙去扶,不過不出所料的,允熥扶不動朱棣,朱棣硬生生跪倒地上磕了個頭。

允熥說道:“四王叔這不是折殺我嘛!”

朱棣說道:“陛下為天子,如何承受不得!”

然後朱棣站起來以後,又和幾位小傢伙打招呼,四個小傢伙也回禮。

敏兒說道:“你就是四叔祖嗎?現在大明藩王之中年紀最長的,也非常有本事那個嗎?”

朱棣笑道:“小敏兒,我確實是大明宗室中現在年紀最大的,但是比我有本事的人多的很。寧王弟、遼王弟都比我強多了。”

允熥還是第一次見到朱棣這樣,有些驚訝,不過反應過來笑道:“四王叔何必自謙。”二人說笑著來到另外的殿閣。

等分別坐定了,允熥抿了口茶說道:“四王叔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進宮是有何事?”

朱棣說道:“既然陛下問起,那我就直說了。”

“臣自認為在諸位藩王之中,也算是有些本事的,……,所以請為大明鎮守邊陲。”

朱棣今日的言辭也是經過反覆思量的。經過討論,朱棣的謀士一致認為允熥一向喜歡下邊的人有話直說,不喜歡遮遮掩掩;允熥做事也是把事情都擺出來,雖然你不一定知道他到底是什麼目的,但是至少他的做法都在明面上。

所以朱棣說話相對直接,並且不卑不亢,因為拍馬屁的事情是一開始進門的時候。

允熥思量著。像朱棣這樣的狠人,允熥當然是有計劃的,並且好鋼用在刀刃上,一定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允熥認為,最適合朱棣的地方就是帝國勢力範圍關鍵位置,要麼是大西北烏茲別克、坦吉克到哈薩克一帶,要麼是孟加拉—阿薩姆地區,要麼是蘇門答臘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