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止呢!聽說之前會試的試卷陛下也親自看過,親自斥落了幾份,又命閱卷官補上幾份。”
“那這麼說,光大兄會試會元也是合陛下心意的?”
“聽說閱卷官閱卷之後議定的會元就是光大兄,之後陛下也未改變閱卷官的議定。”
“這麼說,”有人轉向胡廣,帶著恭喜的語氣說道:“光大兄,你兩次被陛下欽點,一次第一、一次第二,也是簡在帝心了!”
胡廣這些日子一直沒有聽說這些事情,聞言有些驚訝。不過表面上仍然裝作雲淡風輕。
旁邊又有人心中暗諷胡廣虛偽,眼珠一轉說道:“說不定陛下還會單獨召見光大兄。”
眾人大笑。之前還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是在開玩笑。
胡廣自己也應景的笑了笑,剛要說什麼,忽然感覺自己被人拉了一下。他回頭看去,只見一個侍者站在他身後,見他轉過頭來說道:“胡榜眼,陛下宣召你到御前答話。”
眾人悚然動容,尤其是那個剛才說話的人,更是驚訝:‘陛下還真的召見了胡廣!’
胡廣自己也暈暈乎乎的不敢相信,過了一會兒才接受了此事。他正要抬腳出發,就聽到那個侍者又說道:“王狀元也在?陛下宣召今科進士前五名御前答話,所以王狀元也跟我來吧。”
眾人鬆了一口氣:原來陛下不是僅僅召見了胡廣一人。就連胡廣自己也鬆了口氣,成為萬眾矚目的人也不是那麼好受的。
胡廣與王艮二人結伴跟隨侍者前往允熥所在之處。同樣,在其他三個瓊林宴的角落,也有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站了起來,跟隨侍者走過去。
不一會兒,幾人走到距離允熥十幾步的地方,侍者去通傳,他們幾人則互相打了打招呼,同科進士就算是不熟總也認識。不過此時他們五個都非常緊張,也沒有人有心思寒暄,即使是剛才比較放鬆的胡廣都十分緊張。
況且他們也沒有什麼寒暄的時間。侍者馬上就回來對王艮說道:“隨我來吧。”
此時允熥竟然也有些緊張。‘解縉、夏原吉、蹇義、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楊溥,這是歷史上永樂年間最出名的十名文官,建業二年這一科就佔了四個,朕也終於收集到了這十人中的九人。’
‘只剩下胡儼一個沒有入吾彀中了。可惜朕記不得胡儼是什麼時候、怎麼進入的朝堂了。’允熥想著。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王艮走到允熥面前,恭敬的跪下說道:“臣王艮見過陛下。”
允熥回過神來,笑道:“起來吧。”
對於王艮,允熥對他唯一的印象就是歷史上與兩個同鄉在朱棣入京之前交談,解縉與胡廣都捶胸頓足大哭發誓與允炆共存亡,可是話音剛落就投奔了朱棣,反而是當時沒有說話的王艮後來為允炆殉國。
允熥也是因此才會點他為狀元。允熥還十分用心的勉勵了他幾句。
可是允熥不知道他的才能如何,是不是一個只會寫文章的書呆子,所以暫時不會委以重任而是打算留在身邊為中書舍人先觀察一下,也就只是勉勵了幾句讓他下去了。
之後是胡廣拜見。胡廣的人品當然是值得懷疑的,但是他很有才能還是要用的,只是記得不要安排他那些需要考驗人品的職位。
允熥說出了自己早已想好的話勉勵了幾句,也讓他下去了。
再之後是探花楊溥。允熥對於楊溥的瞭解不多,只知道他在監獄當中讀了十年書的事蹟,朱棣死了以後得到釋放與楊士奇、楊榮形成了三楊內閣,應該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允熥也是勉勵幾句讓他下去了。
在之後是二甲傳臚吳溥覲見。允熥不知道這個人在歷史上做過什麼事情,只知道他洪武二十六年中舉,之後未參加會試,反而是去國子監讀書。當時朱元璋還在,允熥聽聞一個舉人去國子監讀書還十分驚訝。
不過也因為如此,允熥可以仔細調查他的國子監的一言一行。總體來講,是一個非常簡樸、敢於直言的人,當著國子監的監生還不斷地上摺子彈劾某人,所以雖然只是一隻腳踏在官場上就已經有了很多敵人。
允熥已經決定任命他為給事中,這麼講原則的人很適合當專門管稽核的給事中。允熥也和他說了幾句話,讓他下去了。
‘之後,就是最後一個,楊子榮了吧。’允熥下意識的搓著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