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要遞給羅貫中,眼睛順便在稿子上掃了幾眼,忽然覺得不對。“羅老先生,這份稿子,適才好像沒有給朕看。”
允熥的記憶力算不上十分超群,十分重要的事情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記得很清楚,其它的就差強人意了。不過他仍然幾眼就判斷出這個本子適才沒見過。這個本子是寫明初的,而適才羅貫中並沒有對他說明初的本子。
“羅老先生,朕不是說最近以寫漢洲大陸富饒的話本為主麼,老先生怎麼又寫了一個有關國朝之初的本子?”允熥一邊隨意的翻著,一邊說道。
他本來就是隨便翻看一番。有關明初的本子已經數不勝數,除以朱元璋為主角外,以常遇春、徐達、李文忠、馮勝、藍玉等人為主角的話本也都有,其中演出來深受老百姓歡迎的好話本也不少,已經不需再寫了。
可他翻著翻著,將這幾十頁都翻完了竟然尚未完結。允熥心裡覺得奇怪:大多數戲曲話本為了方便都不長,幾十頁足以,這個話本怎麼這麼長?
“羅老先生,這個話本怎麼寫的這麼長?”允熥抬起頭問了一句,隨即見到羅貫中的表情有異,更加疑惑,又問道:“羅老先生,怎麼寫這麼一個話本?”
羅貫中的表情變幻了幾下,忽然站起來說道:“臣請陛下恕罪。”
“朕恕你無罪。”允熥更加奇怪:“到底是怎麼回事?”
“陛下,這是臣按照建業二年陛下的吩咐,寫的《英烈傳》。”
“《英烈傳》?”
“就是《英烈傳》。”羅貫中說道:“當初陛下吩咐寫一本仿效《三國演義》、記敘開國初年之事的話本。許多人都寫了,但寫的都不太好。只有吳玉朝的《大明開國英烈傳》還好,可陛下也不太滿意。當時陛下還吩咐臣動筆寫一本《大明英烈》,可臣自認為年紀已大,就推絕了。”
“但臣後來卻心想:‘臣真的沒有時間寫這一部《大明英烈》了麼?’臣那時雖然已經六十六歲,精神頭也日漸不濟,可還能動筆,連坐在椅子上幾個時辰也受得住。”
“而且陛下對臣的厚恩臣永遠也還不清,臣為了儘自己之才報答陛下,決定動筆寫《英烈傳》。”
“從建業二年夏動筆,至今已五年,臣已經將草稿寫完,正要開始諸字逐頁的檢視修改,一定為陛下寫出一本能與《三國演義》相提並論的《英烈傳》!”羅貫中緩慢的說道。
“羅老先生!”聽了他的話,允熥又翻了翻手上的草稿,頓時有些感動。以羅貫中的年紀和在文宣司的地位,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做;若說是為了文學史上的名聲同樣不必要,《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出版已經讓他成為大明上下家喻戶曉之人,一定會被記載在文學史上;若是為了兒子的前程,應該假託是他兒子寫的才對。
所以,他真的是為了報答自己對他的賞識,才這麼拼。想要寫一部能夠流傳後世的經典的著作非常費心神,曹雪芹在《石頭記》的第一回曾經寫過自己所費的心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羅貫中這個年紀的老人來說,減壽幾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羅老先生不必如此!”允熥馬上說道:“草稿不是已經寫完了?朕讓文宣司之人進行校改,不必老先生來做了。老先生只需在家好好養病。”
“陛下,這可不行!”羅貫中說道:“這個話本是臣寫的,讓別人校改不妥。臣有些情節雖然乍看之下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彆扭,但要是讀進去了就完全不同了。可校改之人匆匆修改一遍未必會細讀,略過了臣的想法將這一段情節刪減,那臣的心思可就都白費了。”
“而且新進的那些人年輕氣盛,都想著寫出一個十分好的話本讓陛下看中,未必願意給別人校稿,就算勉強校稿,也未必會用心。”
“所以臣想自己校稿,不需他人之手。”羅貫中已經這個歲數了,說話比較直白。
“可羅老先生的身體?”允熥還是有些擔心。
“陛下,臣若是停下寫《英烈傳》,身體才會不好。”羅貫中笑道:“臣既然決心為陛下寫出一部高妙的《英烈傳》,就絕不會在寫完之前死的,必須把這個話本寫完臣才會安心過世。”
這話說的十分不吉利,允熥忙止住他道:“不許這樣說話!”可他心裡卻已經接受了羅貫中的說法。他確實聽說過有些人就因為心願未了能多活很長時間,等心願達成馬上就死了的先例。
允熥因此默許他繼續給自己校稿,將草稿放回到桌子上,四下看了看,又對羅貫中說道:“朕派一個人來專門服侍你。你這屋沒有地龍吧,過幾日朕派工匠在這屋地下修建地龍,省的老先生冬天太冷。須知火盆再旺也比不上地龍。”
“謝陛下恩典。”羅貫中也沒有推辭,行禮說道。
允熥又與他說了幾句話,就要走了。臨走前他最後說道:“羅老先生,一定要保重身體!《英烈傳》不必著急。二三十年後朕看到也可。”
羅貫中聽了心裡也十分感動,鄭重的躬身行禮道:“臣謹遵聖明!”可在心裡說道:‘臣五年內一定讓陛下看到此書!’
……
……
“陛下既然對羅老先生的如此厚愛,為何不加羅絨世襲的前程?無論文武都可。”等他們出了羅家,陳性善忍不住問道。任誰都可以看出,羅貫中現在最在乎的當然是自己的小兒子,給羅絨加封世襲的前程他最高興。
“朕剛剛讓羅絨去經廠當差,就又改主意加封他世襲的前程,朝令夕改,不妥。而且,按照現下的規矩,無論是加封文官的世襲還是武將的世襲都不太妥當。”
“所以朕回宮後馬上吩咐修改《大明會典》,讓羅老先生憑藉自己的功勞和官位能為羅絨爭來世襲的前程。可在這之前就加封不太妥當。”
“愛卿放心,只要誠心為朕辦差,朕絕不會虧待任何一人。”允熥最後對陳性善說道。
陳性善彎腰行了一禮,抬頭看了看天,對允熥說道:“陛下,臣之後要去吳玉朝家中探望,現下天色已經不早,且吳玉朝等人無論官位亦或是功勞都及不上羅老先生。臣請陛下回宮。”
“朕確實該回去了。”允熥說道。雖然離天黑還有段時候,可他還有一件已經答應的事情沒做呢,把那件事做了也差不多就要天黑了。
允熥又與陳性善說了幾句話,帶著自己的侍衛掉頭返回。不一會兒,他來到一條街上,四處張望起來。
張望幾眼沒見到應當在這裡的人,允熥正想著‘莫非是還沒前來’,就聽身前傳來腳步聲,他抬頭一看,就見到一個身量不高、看起來還是個小姑娘的女子向他走來,走到他面前後微微屈身說道:“思齊見過舅舅。”
“思齊到此處多久了?”允熥將她扶起來,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