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0章論日議兵

如潘浚、徐庶二人皆無領兵之權,僅有監軍之權。凡益州出現叛亂,郡太守可領兵平叛;若涉及到數郡的叛亂,由江州都督張飛率軍平叛,或是由指派相關將領平叛。

新委任的揚、荊二州刺史,他們如潘浚、徐庶二人相同,僅有總理全州的政事之權,而無領兵作戰之權。他們的權威與武漢中樞的強弱有緊密關係,難以形成割據勢力。

今下交州因自身情形不同,需要讓劉備專門加授呂岱將軍位,準其名正言順領兵作戰討賊。

言語間,王粲腳步匆匆而來,手裡捧著書信,說道:“陛下,關君侯來信。”

“何事?”

劉備收起談笑的神情,問道:“今時襄樊戰事如何?”

王粲先向劉備施禮,奉上巾帛書信,說道:“啟稟陛下,君侯言因漢水雨季上漲之故,于禁移營至樊城北十里,居高而避水。君侯欲觀水情變化,進而擇用具體戰敵之方略。”

劉備翻閱關羽所寫書信,神情多有沉思。

瀏覽半響,劉備將書信交予霍峻、法正二人,問道:“朕欲六、七月向曹操用兵,以助雲長北伐襄樊。不知二卿以為如何,可有高見否?”

劉備年少時,雖好犬馬,錦衣玉服,但卻非貪圖享樂之輩。自上次北伐壽春,過了有小兩年,自感年歲漸大的劉備早已按捺不住向北用兵的想法,尤其是襄樊戰場進展順利,讓他看見北伐中原的希冀。

在稱帝后沒幾日,劉備便召集眾人商議北伐之事,派人出使襄樊詢問戰況,為北伐而作準備。

霍峻初回武漢,不深知襄樊戰場細情,不敢妄加言語,遂沉默不語。

法正放下書信,說道:“陛下,曹仁大敗於築水,關君侯進圍襄樊。曹操遣于禁來援,欲破我軍,復通襄陽。然久戰至今,雙方勝負不分,故可謂曹仁、于禁智不逮而力不足,二者難勝關君侯也!”

“故正之見,曹操必會待漢水降時,起兵而南征,以解襄樊之圍。今夏秋時節,雨水豐沛,漢水大漲,宜是用兵之時。陛下率眾往討,必可為助力。然兵出何處,仍需深議!”

劉備沉吟少許,問道:“今雲長似有破賊之方略,孤欲起兵向襄樊,不知可否?”

法正搖了搖頭,說道:“襄樊之地狹窄,城郭是為天險,難以輕破。關君侯用兵順利,于禁避退,封鎖漢水,圍困襄陽。今陛下起兵而援,曹操必然南下,時襄樊又當生變也!”

“且曹操遣偏軍出弋陽、走隨縣,大軍側翼有危,且武漢處兵鋒之下,難言明智之舉。”

說著,法正停頓幾許,說道:“以正之見,陛下不如出偏鋒,出兵江夏,破三關,出大別山,兵臨淮河,親攻汝南,以為牽制曹操大軍之用。及襄樊變動,大王轉而向西,則可確保襄樊可下。”

之前有言以南伐北的道路,除了出兵襄樊、壽春外,實際上武漢正北的方向,尚有條出兵北伐的線路,即從弋陽三關向北,攻打弋陽、汝南二郡。

這條道路位於壽春、襄樊兩者之中,屬於是可以左右呼應之地。劉備從江夏出兵北伐,可以帶動中原戰場,從而牽制住曹操所部兵馬,從而減輕關羽的壓力。

且關羽所部生變,需要兵馬支援。劉備所統大軍可輕易西進支援,極為便捷。

法正為劉備勾勒藍圖,說道:“及克襄樊,陛下廣農積穀,觀敵變化而思進,上可以出宛城,兵威許、洛,中可以蠶食南陽,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進圖持久之望。”

“兵出弋陽?”

劉備捋著黑白參差的鬍鬚,問道:“仲邈可有高見?”

霍峻凝眉而思,說道:“今歲雨水繁多,似有江水上漲之貌。漢水常年侵害百姓,荊襄各城多有修築堤壩。曹仁勇而無謀,寡有遠見;于禁嚴而無略,不識山水。關將軍驍銳,必能乘利而進,謀而勝之。”

“襄樊既是有利於我軍,則不宜多生變端。陛下何不如從法令君之言,舉兵出弋陽,或為牽制,或是支援,亦或進謀汝南,皆是為穩妥之方略。”

這位面是否會發生水淹七軍之事,霍峻並不知道。

然不論水淹七軍之事能否會發生,今讓劉備兵出襄樊,則是毫無意義。且不言曹操會不會行圍魏救趙之略,單說把曹操大軍吸引到襄樊戰場,雙方投入幾十萬的大軍,則就非明智之舉。

畢竟曹操非是凡將,其為君或有不逮,但論為將帥之戰術才能,縱連李世民亦都認可。非尋常將領可比,尤其是在重壓之下的反擊能力。

官渡、白狼山二戰,縱戰場局勢惡劣,曹操依舊憑藉他出色的戰術能力,擊敗袁紹,及斬殺蹋頓。

今下南漢在襄樊保持優勢,何不如讓關羽繼續保持優勢下去,另開戰場,從而牽制曹操大軍,讓他無法支援襄樊。

劉備抿茶頷首,說道:“仲邈、孝直之言實為灼見,且容朕思幾日,再定出兵之時日。”

有霍峻、法正二人的建議,劉備基本是定下從江夏北伐的念頭。但劉備還是需和諸葛亮通氣,詢問其出兵意見。

頓了頓,劉備吩咐說道:“來人,命益、梁二州備戰,隨時出兵北伐。”

“諾!”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