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陰如墨,陰雨傾瀉。這般雨量在尋常城市易在低窪處形成水坑。然在武漢新城中,卻因諸葛亮的設計,積水則是順著排水渠道往江湖裡注入。
尚書檯前,在霍熊的撐傘下,霍峻踩著馬凳下車。
“家主小心雨水。”
霍峻在侍從的提醒下,邁過小水坑,沿著石道走到官府外。
途中,霍熊如往常般不說話,但卻欲言又止,似乎有什麼想說著。
霍峻望著傘外雨滴相連的雨幕,忽然問道:“今雨水已下數日,是否影響春時宿麥收成?”
霍熊撐著大傘,悶聲說道:“據阿虎說,宿麥收成無影響,但卻因雨水太多,反而對稻禾播種有問題。”
“讓阿虎多上心,以免因雨水太多致使今歲減產,若有餘力則就幫襯下軍中孤寡妻兒者。”霍峻說道:“多注意是否有疾苦者,凡若有則當上報與我。”
霍峻不缺錢,光鹽場、食邑收入足能保證霍氏衣食無憂。他今下之所以這麼問,實際擔心百姓今年收成不好。尤其是因從而死難的兵丁家屬,他們家中本就喪失勞動力,農業產出受限。今下再因天災減產,他們的生活恐會愈發困難。
“諾!”
見快到尚書檯,霍熊支吾幾下,說道:“家主,僕長子去疾十六,粗有文采,僕本想為他尋點事做,但~”
見狀,霍峻知曉霍熊用意,想著曾有數面之緣的霍熊兒子,問道:“我記得去疾曾隨子華治過學?其學識如何?”
霍熊急忙點頭,興奮說道:“去疾曾侍奉過子華先生,陪同他下郡縣勸農。今子華先生因病歸家休養,去疾欲出仕。”
“讓去疾趕赴江淮,去尋蔣太守,言明來意即可。”
霍峻思慮少許,說道:“蔣太守必能根據去疾才能,為其妥當安排去處。”
“那多謝家主!”
霍熊點著頭,臉上露著憨厚的笑容。
跟隨霍峻近二十年,霍熊很少開口求事。上次向霍峻開口求事,還是數年前為受欺負的小寡婦打抱不平。
今時為自己長子霍去疾的前程再次開口,霍峻甚能理解。考慮到霍熊跟隨自己多年的份上,霍峻則是讓霍熊去找蔣濟,算是照顧下舊部子嗣。
“告訴夫人,今日可能回去得晚!”
走入府衙內,霍峻叮囑了下霍熊,則就沿著府內走廊穿過堂屋,來到議堂。
此時的議堂大門敞開,清涼的雨水帶走臺內的熱氣。
諸葛亮身著錦衣,持扇與尚書檯高官談笑。
得見霍峻入臺,諸葛亮與法正、孫邵二人起身而迎。
“霍督!”
“丞相!”
“法令君!”
“孫僕射!”
四人互相問候一番,空出主位與劉備,四人根據地位高低而落坐。
白羽扇微微晃動,諸葛亮端坐席上,說道:“近日以來,或有卿上疏陛下言,自漢室南遷,帝居武昌,則以荊、揚為京師根本所寄,吳越為重鎮,下流之兵糧所總;荊楚為險,長江之甲輜所集。”
“陛下治武漢,御重而馭輕,以荊、揚為羽翼,漢、淮為前驅,以望中原。昔襄樊握於曹賊之手,武漢是為國門,唯多賴南郡、江夏二郡。今得襄樊,全據漢水上游,陛下依舊郡治分得三郡,以為專御中國賊寇。”
“襄樊者,荊楚之舊,西接益梁,與關隴咫尺;北去洛河,不盈千里;土沃田良,方城險峻,水路流通轉運無滯。進可以掃蕩秦趙,退可以保據上流,遮蔽國門。”
“今形勢大有不同,荊、揚二州戶口百萬,地域遼闊,治下城邑眾多。為全南漢建制,可擬周之分陝,行益州二分之舊舉,荊、揚二州郡縣以為新州。”
說著,諸葛亮將抄錄奏疏交予三人瀏覽,說道:“陛下以為此言然也,特委亮與尚書諸公議討新州郡縣。”
此份奏疏來自蜀人張裔,及劉備得勝歸朝後,尚書張裔特向劉備上疏,建議劉備可以拆分荊、揚二州。
漢水被南漢掌握,疆域北進數百里,僅剩南陽盆地未入劉備之手。這般之下,武漢已無家門之患,劉備自然無需將荊、揚作為南漢根本,而是可以轉化角色,從軍事職能轉化為政治職能,更加細緻治理吳楚。
吳楚疆域太大,崇山峻嶺,連江帶湖,百姓眾多,僅憑二州治理管轄,且不說州刺史權柄大,僅論治理而言,則是統理尤難。故而在眾多原因下,劉備採納張裔的建議,讓諸葛亮領尚書高官商量如何拆分荊、揚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