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詩雨的印象中,利潤幾十億的企業,起碼也得有個十幾萬員工吧!
除去員工工資,除去稅費,除去其他費用,最終賺取幾十億,差不多毛收入就需要五百億以上。
這比例已經特別高了。
深藍科技哪兒來的十幾萬員工?
哪兒驅動得了幾十億的利潤運轉?
楊詩雨:“你公司一共五層樓,最多放下三千人吧?幾十億的利潤?那豈不是人均員工可以給公司創造一百萬以上的利潤?”
“哈哈哈!”陸晨:“你想多了,我指的是如果等我的公司擴充套件開以後,現階段那兒能創造出那麼大的收益。”
“我現在已經收購了六家玻璃製造廠,還有兩家談妥了還沒簽約,也就是八家玻璃製造廠,加上我馬上投產的防彈板生產廠,起碼得招收幾萬工人,才能創造這種收益。”
“我現在的錢,還不夠給這麼多人發一個月工資。”
收購計劃後,陸晨身上的錢只剩下兩億了。
“不過,接下來會有人趕著給我送錢的。”
防爆玻璃的製造,技術專利的使用,要麼給大量現金一次性填滿陸晨的肚子。
要是做不到,就得給陸晨按照每一塊玻璃抽多少錢的比例來談判。
防爆玻璃的運用面太廣了,不說零售,各種企業只要得到防爆玻璃的訊息,肯定會想著自己生產自己用。
這一塊每個月至少是數十億級別的市場。
完全持有專利,在行業內,抽成百分之二十很正常。
就算玻璃不屬於電子業產品,抽成百分之十至少沒問題。
幾個億的抽成。
而且是每個月幾個億。
而且,一旦防彈板開始生產,應該會有很多軍方警方的訂單過來,而陸晨準備讓黃義南木運作一下,把這些影片到時候往海外投放,宣傳一波。
只要開啟銷路,不出一年就可以達到預期中的銷量。
“當然不是指現在,而是指明年,一年時間足夠這幾項業務達到頂峰了。”
世界的改變有時候來得很快,有時候來得很慢。
差不多五年,能讓防爆玻璃在各行各業代替普通玻璃。
普通玻璃本來就沒利潤,很多玻璃廠都製作技術含量稍微高一點的工藝品去了。
房屋窗戶玻璃完全就是一個走量。
玻璃行業競爭巨大,要趟過去,不是有了發明就可以做到的那麼簡單。
這也是陸晨建立法務部的原因。
只要到時候遇上未經授權就使用專利生產玻璃的,直接告他。
商業競爭就是這麼殘酷,當然了這也還不算殘酷,這已經屬於正道的光了。
楊詩雨和陸晨思考的方向都不同。
陸晨思考的是如何把想象中計劃中的市場份額轉換成真正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