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四章:蒸蒸日上的方氏一族

354、

第三百五十四章:

祭祀祖先的活動結束,族長很激動,在他做族長期間,族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哭著說,本以為自己會成為族裡的罪人,離鄉背祖哪還有臉去見先祖。說著他捂著臉大哭了起來。

康知府勸解道:“你沒有做錯,救了全族人的命,帶著方氏一族蒸蒸日上。”

一旁的三叔也說,這事兒是咱們大家的決定,樹挪死人挪活,咱再不挪窩就要抱團死了。現在好了,你是老太爺,勳位能傳五代。明遠成了文淵伯,咱村口立著一溜進士牌樓,之後的方氏子孫都會因此而驕傲。

方明遠想起剛穿來時,一家子遷戶走過的路,吃過的苦,對著族長會心一笑,“族長伯,咱現在的一切不是憑空得來,咱們歷盡艱辛行走千里。咱們打過狼,伏過虎,若是還在方家村,沒經歷過這些,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

男人們聚在一起說打狼,女人們回憶著當初為了嚇唬狼群,燒掉了多少家當。

牛老太抱著董曉瑩大哭,這些全是她的好兒媳婦給她的,曾經兩人沒有共同語言,現在處的像母女一般。

長安被長字輩大哥拉走,讓他說說京城。華保鄉君坐在老太太們中間,聽她們講遷戶的故事。

從笑鬧哭泣的人群中穿過,寧刀眼睛瞪溜圓,找了兩遍還沒找到方小姐。

此時的方悅,正坐在地窨子裡,聽霄霄的妹妹說成親後的傷心事兒。

沈霄的父親曾是樂平知府,方明遠立功後,因沈知府配合有功,升官去了京城,禮部的員外郎實在不算大官。沈妹妹去年嫁入京城,成為吏部侍郎的次子媳婦。

“婆母說,我的陪嫁丫鬟規矩不好,給我身邊換了她身邊的姐姐,又說我管家不行,我們一房的事兒,婆母親自管著,我想買一盒胭脂,婆母都有一堆話尋我,總說我小家子氣。”沈妹妹說著哭了起來。

方悅很是無奈,沈妹妹是真的是有十六歲,婆母強勢,有孝道壓著她不敢反抗,日子只會越過越糟。

“其實,沈大人祖父曾是禮部尚書,要說禮數,沈家百年傳承,自是不輸任何人。可是說這些沒用,還是要你自己想辦法,畢竟你是次子媳婦,婆母不管長子,管著你房裡的事兒,你大嫂能高興?”

方悅再提醒一句,“家裡的事情,不是這邊多了,就是那邊少了。你房裡能有多少收益?你自己有嫁妝,買胭脂這等小事,難道還要你婆母花錢?”

沈妹妹哭著點頭,“我們房裡添置一根針,婆母都要管著,我要用自己的嫁妝銀子,婆母就說我是不是擔心她兒子養不了家,非要用嫁妝銀錢來打他的臉。”

“這就是了,”方悅輕聲道:“你大嫂知道嗎?你佔了這麼大的便宜,向你大嫂誇誇你婆母的好,這總不是錯吧!”

沈妹妹低頭想了想,破涕為笑,“悅悅真壞!”

我的天!怎麼這句話帶著說不清的曖昧呢?我不百合啊!

地窨子裡不一會兒就聚集了很多小姐妹,長靜說,嫁到婆家吃不慣。彩彩說,嫁去外村感覺不適應。

嫁進村的小媳婦們,笑著說,這裡什麼都好,就是婆母,公爹都在忙,一家子這次才算聚起,她們有很多人都不認識。

外面董曉瑩坐在客廳裡,聽著嫂子弟妹們發牢騷,再不是錢多錢少,不是吃不上飯,父母偏心誰的問題了。而是說,父母一天忙不停,不讓兒孫在跟前侍奉。

有人想去京城看看,有人想去富通,有人想跟著方明遠,有人想去京城伺候當官的兒子。

家業大了,是非就多了。方家村最好的是,幹多少活,拿多少錢,沒人覺得不公平,你會幹能幹就可以去賺這份錢,不會幹就別眼熱人家,誰讓自己不爭氣呢!

但大家滿心期盼的,心裡鬧騰著過不去的,是想走出去,孩子們出息了,有考中舉人去做縣丞的,離家三百里外,當孃的捨不得,寧願不賺錢了,要去守著家裡出息的孩子。

還有各處的生意,富通的生意,明才和長力兩個忙不過來,再過去的小輩不夠用,咱娘們在家幹啥?不如跟去幫忙,數數記賬咱們都會幹。

還有想去寧遠城的,明才媳婦很是糾結,跟去富通,兒媳兒媳在寧遠城,去寧遠城就沒人照顧方明才了,她都想給方明才納房小妾算了。

大食堂裡,曾經在方明遠做主事官事,擠兌過他,給他小鞋穿,看不起他的一眾主簿,縣丞,這會兒挨個表忠心,說的一個比一個好聽。

走南闖北賣貨,見慣了大商戶的方明才,此時很是佩服這些當官的了。你說,這些人咋恁會說吶!這些人咋表演的這麼好,比戲臺上的戲子,唱的還好聽,表演的還要熱鬧。

方明遠沒時間搭理他們,忙著教導家裡的子侄們,“莫要做無用功,你們在任最多八年,這期間要帶領全縣百姓致富,要治理縣城治安,還要發掘人才,方方面面要注意,要分神的地方太多。

與地頭蛇虛與委蛇,只會耽誤時間。不用擔心激起民變,只要你一心為民,百姓能明白你的苦心。”

長書是方明遠親大伯家的孫子,長堤的親弟弟,與方明遠一家關係最近。如今長書在暉山縣做縣丞,被地頭蛇欺負的老殘了,回來就找族長哭,氣的三叔差點帶人去暉山縣,要滅了那幫欺負咱家孩子的壞蛋。

孩子們出息了,有出去做生意,有人在外做官,族裡人逐漸開始分散在外。

族長憂心道:“咱要是幾千人的大族,家裡田地產出的糧食不夠吃,讓娃子們都出去,咋地在外能混口飯,可咱不是這樣啊!咱地裡有糧食,娃子們出去辦正事兒,可不能都出去了,讓家裡的事兒閒下來沒人幹吧!”

三叔也發愁,“就說長書,這孩子好容易考出去,上任就帶了老楊家的四個小子,到了人家地頭上,還不是要看人家臉色?”

四叔不高興了,“咋地,現在說有啥用,這兩年娃子們成親,外嫁的不少,就算現生也要等著養大不是?你們跟老四說這幹啥?他有法子抓撓人啊!”

方氏族裡,算上當初一起遷戶的幾家外姓,還有這幾年成親生子,不滿週歲的都算上,也不足五百人。

京城就有幾十人在忙活,董曉瑩總說人手不夠,牛老太一遍遍寫信,讓族裡送人去京城幫忙。還有富通縣的買賣,也佔著二十幾人。土門山要走五六個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