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子牽著騾子出了樹林,看看上山的路,放棄趕車,回頭跟方明遠說了聲:“姑爺,路窄。”
啥?方明遠還迷糊著,悶子說話了?說啥了?
睜眼一看山路,額滴釀嘞!這是路?回頭衝著後面喊:“都牽著牲口慢點走,路窄,小心別翻車嘍!”
他們家騾子車上只放了四袋糧,是董曉瑩在縣城買的細糧。後面的牲口車上,各家打下來的新麥,磨好的新麵粉,一路上誰也沒捨得吃。
衙門發的遷徒糧,吃到現在,還有幾百斤呢!
不是衙門發的糧食多,開始,各家的雞鴨鵝狗豬都殺了,有肉吃,乾糧就吃的少。
接著吃各家趕著做出來的乾糧,要省水,就不能動糧袋子蒸饃。
天熱又缺水的時候,人就沒了食慾,糧食消耗慢。就這樣,一天少說四袋糧食,就是二百多斤,大夥省著吃半飽趕路。
上山走不久,長安被顛簸醒了,睜眼看著天,琢磨是不是能給車加個減震?
方悅醒來,皺眉望天,感覺自己好像暈車了。
轉過一道彎,悶子看見前面有一塊很大的平地,路旁的山林裡拴著馬,平地上圍坐的人都是練家子。
“姑爺!”
方明遠也看到了前面的人,冷不丁聽悶子喊他,還以為幻聽了呢!
“啊?噯?啥事兒?”
悶子小聲道:“硬茬!”
啥?什麼茶?你到時多說倆字啊!
悶子已經轉過頭,認真牽騾子走路了,給方明遠晃的這份難受。
平地上有塊大石頭,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太太,身穿斜襟粗布褂子,肥腿的灰色粗布褲子,腳上的鞋子是男士厚底麻布鞋。
老太太身邊站著一位少年,長得白淨,杏仁大眼,鼻樑高挺,兩道眉毛濃黑,穿的是青色的麻布短打,褲腳用麻繩扎著,鞋子也是厚底。
方明遠看了一眼男孩手裡捧著的杯子,琢磨這些人不一般,富貴出身。
不等路邊的人有動作,方明遠先跳下車,衝著寧忠行禮,客氣的向人問路。
老太太還琢磨,怎麼跟這幫人搭伴前行,聽方明遠問路,大笑著道:“可真是巧了,我們要去樂平城,正好經過北定城,不認識道不要緊,跟我們走。”
老太太身形利落的跳下石頭,笑呵呵的往第二臺車走去。
“老姊妹們好啊!”
第二臺車上坐著牛老太,族長媳婦趙嬸兒。車邊跟著走的是,方明慧的婆婆花婆子,族三叔的媳婦劉嬸兒,方明江老孃宋婆子,郭鐵匠的媳婦陳婆子。
趙嬸兒年紀大些,先開口招呼,“老妹子這是要去哪?”
老太太走到牛車旁,跟著牛車溜達著向前走,“去樂平城,家裡只剩老婆子和孫兒了,他叔不放心,接我們進城照顧。
唉!我是不想去,可孫兒年紀小,到城裡有好先生教唸書,為了孩子,跟著折騰一回不算啥。”
“哦,也是,孩子唸書才是正經兒。”趙嬸兒順嘴回了一句。
老太太笑著說:“我夫家姓廖,孃家姓胡,你們喚我廖婆子,胡老太都行,幾位老姊妹咋稱呼?”
牛老太看看趙嬸兒,主動介紹了身邊幾位。
寧忠收拾好,把道路讓出來時,胡老太一句跟老太太們聊的火熱了。
“公主和駙馬來這邊三年了吧!你們才跟著遷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