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賢媳婦蘇二嫂子,從上陽糕點鋪回來,進門就聽說賣筐小子來相看桂花了,她就開始鬧心。
現在日子過的好,村裡出了個當官的老爺,十里八村誰不知道豐谷鎮方家。
可是,她不知道旁人,一個人不認識啊!
再說,長樂鬧著要定親,牛嬸子正忙著張羅,用光了家裡的銀錢,又借了族裡不少,不知道家裡的工分,加上她在糕點鋪掙的銀錢夠不夠還。
她還說大話,過了年給長樂蓋房,拿啥蓋房啊!手裡沒銀錢,老大還沒娶媳婦,老三也等著議親。她家就是四下冒煙,到處需要銀錢,可賺錢的人還沒嫁進來。
在蘇二嫂子看來,男人現在不行了,靠娘們賺錢,她家要是有三個兒媳婦,指定天天回家也是笑哈哈。
三個兒媳盤腿坐炕上,跟她一起嘮今天掙了多少,等發銀錢了,咱也跟大夥兒一樣,樂呵呵的數著銀子,能一起合計著,該給家裡置辦啥。
可她兒媳在哪呢?長樂一眼相中一個孺人,身上帶誥命的夫人,進門能幫忙打雞蛋,做香皂去嗎?
她不想跟小花一起住,是因為不自在,總不能兒媳婦坐著她站著,兒媳婦伸手她給遞茶吧!人家是誥命,咱老百姓見了要下跪的。
不能想,不能想!就是窮命,看著人家幹活掙錢,咱眼熱也沒用。
“聽說有人相看,心裡著急了吧!”滿堂媳婦端著碗過來,小聲道:“你在外面日日見人,就沒踅摸一個?”
蘇二嫂子苦著臉道:“上哪踅摸去?來糕點鋪子的,多數是管事嬤嬤,再有就是管事的,有跟著小姐來的丫鬟,養的跟嬌小姐一樣,那丫鬟的手嫩的跟青蔥一樣,能嫁到咱這裡來?”
滿堂媳婦呼嚕嚕喝了一口麵湯,笑著道:“我瞅著一個,就是咱鎮上賣包子她閨女,賣包子那個你知道吧!厚道人,閨女長的還成,關鍵是幹活利索,說話也好聽。”
“不瞞你說,我家真沒銀錢了,我……”蘇二嫂子說不下去了。
滿堂媳婦咬了一口鹹菜頭,看了一眼沒動筷子的蘇二嫂子,心裡也替她犯愁。
“咱們沒見識,你去問問老四媳婦,她是富家小姐,在城裡見識多,知道的也多,你去問,她指定幫忙,她就是那樣人,心善的沒她那樣的。”
蘇二嫂子真不好意思麻煩董曉瑩,但,這不是真沒法子了嘛!
董曉瑩聽了覺得,娶媳婦是好事兒,便問方悅,“你見過賣包子的閨女不?”
“見過,娘,嬸子,我聽阮姐姐說過,她命不好,先頭該議親的時候,爺爺先沒了,守孝半年,奶奶又沒了,接著守孝唄!剛出了九個月孝期,她娘得了風寒,病了幾個月也沒了。”方悅一攤手,很是無奈的聳聳肩。
董曉瑩嘆氣道:“這可真是命運不濟。”
方悅道:“是啊!沒娘給張羅,她就耽誤了,十八歲的時候,官府要給她官配,是阮叔捨不得閨女隨便配人,找了崔姨夫幫忙。可到底給耽誤了,年紀過了,媒人都不敢上門說。”
蘇二嫂子問:“咋不敢上門說親?是阮家要求太高?”
方悅搖頭道:“誰知道吶!可能因為他們這邊人少?”
董曉瑩想想道:“這事兒我明兒進城問問,一家有女百家求嘛!咱只管求,應不應的在人家,萬一成了吶!”
次日一早董曉瑩跟著送貨的車進城了,到了張姐布店,寒暄兩句就直接問了,“阮家麵館知道吧!阮家閨女咋這歲數還沒說親吶?”
張姐眼睛一瞪,“別拐彎抹角打聽了,跟你說,人家不挑啥,就是要看對眼,男方家要合適,不能窮的叮噹響。
也不嫁有錢人做二房,就想聘為正頭娘子。要是填房,帶著孩子也不成。給前面媳婦做小,不說阮家不願意,我也不能幫忙去說。”
董曉瑩犯難了,“就是村裡蘇二嫂子的長子,前頭死了個媳婦,不過在村裡,沒給前面媳婦做小的道理,這事兒我沒問過。”
張姐想了一會兒,起身喊:“妮兒,搬著緞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