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抱著兒子,坐下向牛老太彙報。
“國喪期間,咱家雞精粉子免了一年的進貢,香皂今年也免貢一年,糕點鋪子生意不好,先皇剛駕崩那個月,鋪子往外退了不少定金,一天不開張的時候都有。
李嬸兒在京城守鋪子,明通嫂子讓我們先回來,老二現在能離開手了,讓我帶回來給娘瞧瞧。”
牛老太嘆氣道“咱這邊糕點鋪子雖說沒冷清到沒人買,大戶也不見來了,酒樓現在不開門,往外送的貨也停了,烤房一天干半天就夠六個鋪子賣的了。”
主桌上,族長樂呵的說“這就不孬了,有進貢的牌子,咱家這二年沒少賺,有家底不怕啥,咱家庫房裡存了一年半的存糧,停工一年不算啥。”
趙氏向滿堂嫂子彙報道“大嫂子,你閨女桂蘭又懷上啦!京城那時一天三回跪先皇哭喪,二嫂子擔心桂蘭累著,讓你女婿鳥悄帶著桂蘭回村了。這不,二嫂子就得留下看鋪子,沒跟著一塊回來。”
“桂蘭又懷上了?上回牛嬸子回來說,她頭胎生的是個女娃兒,這回你看著像啥?”滿堂媳婦明白,老家那邊不像她們,如今這邊生女娃兒一樣金貴的很。
這是日子好過了,女娃兒一樣能賺錢,不用家裡賠錢貼補嫁妝,賺了錢還能貼補家裡幾個,逢年過節進城,閨女知道給娘買布,買香脂膏子擦臉,這麼貼心的小棉襖,誰能不稀罕?
老家就不一樣,那邊人多地少,一年的收成交了稅,勉強夠嚼用。要是遇上災年,別說吃喝了,恨不得張嘴喝西北風過日子,能省就得省著。
從哪裡省啊!男人指定捨不得讓少吃,女人又不幹重活,有稀粥能對付就中了,女娃子更是連稀粥都喝不上幾口。
滿堂嫂子這兩年幹活賣力,跟著董曉瑩學了很多新菜。心裡感激不會表達,就使勁兒幹活,啥活都伸手幹。因為牛嬸兒和弟妹把閨女接去了京城鋪子幫忙,讓女婿幫著精粉。
村裡人沒說不好聽的話,跟著幹活就幹唄!咱自己村裡的女婿,沒啥不放心的。
要說以前,郭家在村裡是外姓人,要不是趕上一起遷戶走一遭,來了這裡一起吃一起幹,要是還像村裡那陣,你看村裡人會不會說,讓你女婿回去唄!咱的秘方,咋能讓外人知道?咱自家閨女還瞞著呢!
錢串子跟男人們一起嘮嗑,說進城的見聞,又聽大夥兒說村裡的變化,後悔的只拍胸口,說早該回來,胡嬸兒捨不得果兒,他們才一直拖到現在才家來。
花將軍和嫁進來的花兒媳婦們聊天,翠花已經生了個大胖小子,小花也生了個閨女,如今肚子裡揣著一個,再有半年就要再添一個娃了。黃花先頭生了對孿生兄弟,難產傷了身子,如今正養著,有兩個兒子了,養好了身子她也不想生了。
黃花說“將軍,生孩子真疼,我想想就怕,快疼死了都,比打仗負傷那陣還疼,可我還想要個閨女,就是怕疼。”
宴席吃到下晌,滿堂嫂子攆著讓出去,她們要打掃,準備做晚飯了。
趙氏拉著董曉瑩去了小烤房,主動栓上門,小聲道“弟妹,我跟你說,你可別怕哈!”
“那你就別說了。”董曉瑩一點不想聽別人的秘密。
方明遠家裡,方悅抱著果兒玩,這孩子讓大花嬸兒養的皮實的很。
長安在看廖聆寫的信,錢串子跟方明遠說了京城的情況。
董曉瑩是被趙氏扶著回家的,方明遠看了一眼媳婦就知道咋回事了。
長安拉了拉妹妹,兩人抱著果兒上樓說話。
“公主夠狠啊!”方悅親了親果兒,把她放在炕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