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九一章 父皇,我就問問朱祁鎮的事,你咋就變成這樣了??

奉天殿內,隨著朱元璋一句話說出,一下子就將滿朝文武,都給聽懵了。

在此之前,他們很多人都是各種的猜想,太祖高皇帝把他們召集起來,還說有事情要頒佈,到底頒佈的是什麼大事。

可不論怎麼想,都沒有想到,他所要頒佈的大事,竟然是要把他的祖訓給廢除!

話說,這祖訓不是太祖高皇帝,非常得意的東西嗎?

為了編寫祖訓,他可謂是絞盡腦汁,洪武二年開始動筆,一直到洪武六年才最終定稿。

歷經四年。

後面更是兩次修改,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算徹底定下。

這怎麼現在……說廢就廢了?!

他真能捨得?

這不是在做夢吧?

朱元璋將眾人的反應收入眼中,對此並不意外。

他停頓了一下開口道:“準確的來說,也並非是把咱的祖訓給廢掉了。

而是將祖訓裡的不少東西給廢了。

比如不徵之國。”

朱元璋當初,從韓成這裡聽說了後世之人,把他的祖訓給鑽成了篩子。

他留下的祖訓,不僅僅沒有束縛住那些官員,鄉紳,相反還變相的,成為了那些官員們手中的工具。

被各種想方設法的鑽空子,歪曲理解自己的祖訓。

把自己的祖訓,當成對付大明後世皇帝的工具來用。

朱元璋是真氣。

並不止一次的升起過,要把他的祖訓給徹底的廢掉的念頭。

但是經過一番仔細的思索後,朱元璋最終還是把這個念頭給按了下來。

覺得不能如此做。

雖然從長久來看,祖訓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

但是,卻也能將一些東西給弄成定製,用來穩定大明。

做大明長久安穩的基石。

就比如,在大明原有的歷史之上,他的祖訓有很多地方,都被鑽成了篩子。

可是有些方面,卻沒人能動搖。

最多不過是在他定下的祖訓上,進行一些發揮。

心平氣和的去看待這事情,他覺得他的祖訓,確實在後面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給大明,以及不少的君王,都帶來了很大的束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同樣給大明帶來了不少的好處,讓大明變得安穩。

既然這樣,那他就把那些對於大明,大大不利的地方給修改掉。

再補充上一些,對大明以及大明後世有利的祖訓進去,形成新的祖訓也就是了。

不能因為祖訓有一部分的問題,就將其全盤給否定掉。

在冷靜下來,並進行了一番思索後的朱元璋看來,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