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懸,仿若一顆灼灼火球,將這座地處大姜與樓蘭交界的邊陲之城,置於白熾的熔爐之中。
城中每一塊青磚,都被曬得滾燙,彷彿隨時都會融化。
面容黝黑的大漢用浸透鹽水的布巾擦拭了幾下脖頸,啐了口唾沫罵道:“這日頭也太特麼毒了,早知道這地方如此遭罪,說什麼也不來上任了!”
大漢叫陳文侗,原籍大姜青州。
當初青州慘案發生後,他便跟隨趙總兵去了十萬大山的死人島。
後來,大洲莫名沉淪,局勢大變,他又跟著趙總兵折返中原,投身姜家軍。
最終大姜王朝取而代之,他也憑藉軍功,逐步擢升為將。
自打樓蘭正式歸入大姜王朝的版圖,陳文侗便承蒙朝廷任命,擔任起金蒲城參將一職,協助總督大人,全身心投入到邊疆治理的繁雜事務中,負責關隘佈防、軍馬操練等重要任務。
金蒲城雖說地處邊陲,可由於自古以來就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與浸潤。
加之葉竹嬋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文化融合、平衡的政策,如今看來,與中原城市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街上往來行人,不乏身著寬袍大袖漢服的儒雅之士。
陳文侗一把抄起桌上略顯粗陋的粗陶碗,仰頭將碗中溫涼的磚茶一口氣喝了個乾淨,隨後目光投向遠處在蒸騰熱浪中若隱若現的烽火臺。
剎那間,一絲難以言說的遺憾悄然湧上心頭。
當初在青州的時候,若是能在那位日後成為大姜開國皇帝的人面前多露露臉、好好表現一番。
如今自己的仕途,是不是就能更加順遂,平步青雲?
可誰能想到,那傢伙會成為皇帝呢。
陳文侗無奈地搖了搖頭,舉步邁入一家酒樓。
大堂內,酒客滿座,胡漢混雜。
有戴著帷帽的樓蘭商人,也有穿著圓領袍的中原行商。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的高臺,兩名舞姬正在表演胡旋舞,腰間的銀鈴隨著旋轉發出清脆聲響。柔媚無骨的腰肢,讓人心旌盪漾。
然而,陳文侗對此並未過多流連,拐角走到另一處大堂內。
裡面同樣圍攏著不少賓客。
正中的卻是一個說書的老頭。
說書老者一身粗布衣衫,精神矍鑠,身旁立著個伶俐的小孫女。
在這金蒲城的酒樓,說書人往來頻繁。
有的為餬口奔波,有的身負朝廷使命,所講內容,不是大姜的繁榮盛景,便是對大姜皇帝的頌讚之詞,總歸是為宣揚大姜氣象。
閒暇時,陳文侗常來此地,權當消遣解悶。
可此刻,他的目光卻被席間一對男女吸引。
男子身姿挺拔,風神俊朗,氣質非凡。
身旁女子身姿婀娜,一襲面紗遮住容顏,僅露一雙美目,恰似盈盈秋水,顧盼間盡顯風情。
前來聽書的年輕人眾多,這般氣質超然、一看便出身貴胄的公子,實屬少見。
“列位且看這!”
說書老頭手持摺扇,“啪”地一聲開啟。
扇面赫然繪著龍騰九霄圖。
“兩年前的偽仙之戰,我大姜皇帝手持太阿劍,腳踏玄鐵靴,獨守天門一十八晝夜!”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摺扇比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