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告訴魏忠賢,孤要在今天之內審結石守信貪腐窩案,石守信罪大惡極,判立斬決,所有從犯一體斬決,明日,趙匡胤回京傳遺詔之時,就是石守信人頭落地之時。”
郭宗訓不能不這麼做了,趙匡胤一旦回京,一旦宣讀了郭榮的遺詔,郭宗訓一旦接詔,那麼,另一份郭榮密詔也將同時生效。
在郭榮看來,這是給趙匡胤最後的一個考驗,如果趙匡胤老老實實的回京傳詔而沒有搞這些小動作的話,郭榮的另一份密詔中,將給予趙匡胤在軍中僅次於新皇郭宗訓的權力。
加上郭榮的密詔中對郭宗訓做了諸多的限制,三位宰相做顧命大臣,皇后臨朝聽政,玉璽在郭宗訓手中,但兵符,最重要的兵符,遺詔中,郭榮居然把兵符交給了皇后符金環。
郭宗訓一方面悲痛郭榮駕崩的事實,一方面也在悲痛,父皇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趙匡胤成了大周軍方的二號人物,實際上的實權人物,因為,皇帝是不可能去帶兵的,帶兵的就只有趙匡胤。
唯一讓郭宗訓感到欣慰的是,郭榮把岳飛的悍字軍單獨區分了出來,仍然是郭宗訓任悍字軍上將軍,岳飛任悍字軍都點檢。
悍字軍的軍權,是完全的掌控在郭宗訓手裡的。
這或許就是郭榮臨終前最後玩兒了一次平衡,或許他認為這樣做,既能防止太子太過年幼而做出蠢事,又能鎮住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郭宗訓的心裡儘管悲傷,可是他真的很想對郭榮說一句,父皇,你這完全是多此一舉啊。
最關鍵的是,你給我留下了悍字軍,可是你卻把另外一支人數更多的大周禁軍留給了趙匡胤……
這,上哪兒說理去啊,父皇你這等於是考驗了趙匡胤一圈之後,非但沒有幫兒子想辦法壓制趙匡胤,反而給這廝手裡遞了一把鋒利的造反之刃。
郭宗訓一時之間,非常的無語,他不知道,父皇在臨死前的一刻,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
幽州城,經過了李重進帶兵連續三天的猛攻,始終屹立不倒。
郭榮最終派上了岳飛的悍字軍,終於成功的攻下了遼國所謂的南京析津府,燕雲十六州中,最重要的幽州,終於被大周雄兵收復了。
郭榮登上了幽州城頭,俯瞰城下的屍骨遍地,遙望著開封的方向,李同介和趙匡胤想必此時,已經先後趕回了開封了吧。
朕的太子,一定在為失去了父皇而悲傷不已,不知道朕的皇后可有溫言的安慰他,也或許,朕的皇后也沉浸在悲傷之中的吧。
“傳朕旨意,全軍大慶,為朕賀,為大周賀,為眾將士賀,朕無憾了……”
“皇上萬歲,大周威武。”
“風”
“風”
“風”
老太醫郭萬徹和渾身浴血的岳飛一左一右,扶著郭榮,郭榮用虛弱的聲音對著岳飛說道:
“鵬舉,給朕把燕雲十六州,全都奪回來……”
岳飛虎目含淚,大聲說道:
“臣岳飛遵旨。”
然後,郭榮讓岳飛和郭萬徹扶著他回到了巨大的鑾駕中。
“朕就在這裡,待收復燕雲全境之日,就在幽州城附近,給朕尋一處地方,把此戰中戰死的大周勇士跟朕葬在一起,哈哈哈,以前,朕總是擔心會有人來盜墓,有了這數萬將士保護,朕何懼這些雞鳴狗盜之輩。”
郭榮居然死後都不回開封了,這……
如果郭宗訓知道了,一定會大讚,父皇這是找了一個最佳的防盜墓的手段啊。
將收復燕雲戰役中犧牲的數萬將士跟皇帝埋在一起,我就問問,誰敢來挖?
“皇上,萬萬不可,您要為太子殿下想一想,不要讓太子殿下背上不孝的罵名啊。”
老太醫郭萬徹到底還是觀念老舊一些,皇帝怎麼可以隨便的就葬在遠離大周都城的幽州呢。
“郭太醫你不要多說了,朕意已決,朕就長眠此地替我漢家子民永鎮幽州,朕去後,剩下的事情,就交給鵬舉了。”
郭榮說完,仰望鑾駕的穹頂,目光似乎看的很遠,還帶有這麼一絲的不甘和擔憂……
郭萬徹走上前,他的身邊,是大周的第一位醫護兵南丁格。
“嶽將軍,皇帝殯天了,這裡交給老夫和南丁格,外面,就拜託嶽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