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嶼。
東北方向,三十里外。
五艘戰船,宛若幽靈般,降下風帆,漂浮在海面上,隨著海水潮汐緩緩向雞籠嶼靠近。
每一艘戰船上,紅色的燈籠時不時亮起。
格外滲人。
這是夜間海上航行的聯絡方式。
燈籠常亮,暴露風險極高。
戰船間又需要聯絡,以免不知不覺中走丟,或者發生碰撞。
俞靖站在船首,緊盯遠處,隱約燈火通明的方向。
黑夜中,明亮的眼睛,露出一絲絲緊張。
大海航行,還是夜間發起偷襲。
別說他是第一次。
整個大明水師中,他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好在沈至身邊的家丁,以前跑過大海,有著十分豐富的夜間海上航行經驗。
而他懂得水戰。
相互結合一下。
差不多也就是海戰了吧?
反正他覺差不多。
這幾日,沈至及沈至家僕講述的海上航行要領,以及福建、江浙周圍海域氣候,他都記下了。
這一戰,若是不死。
回去後,就整理出來。
殿下肯定要建設大海之軍。
到時,這些東西都是寶貴的經驗知識,可以傳授給每一個戰船上兵卒。
按大明水師傳統。
將領們掌握的這些要領、知識是絕不會外傳給普通將士。
普通將士想學,就要自己摸索。
反正,以前他們俞家、廖家以及其他水師將領都這麼幹。
可他不想。
死守著這些經驗,不利於他的大海之軍理想。
他還想,過幾年,太子北征滅元,燕王率領精銳回朝助戰時,能用他的海軍戰船送燕王回金陵!
海軍。
是大海之軍的簡稱,
打完這一仗,回去後,他就和殿下商量,往後他們這支水師,能不能稱為海軍。
這樣做,主要是區別於朝廷水師。
同時,他也想徹底和水軍、水師劃清界限。
海軍,顧名思義,往後他們這支軍隊是立足於大海。
另起名字,他是怕,怕他們這支大海之軍,有朝一日,又變成一支水軍、水師,重新命名的一刻,就要給這支軍隊,定下一個規矩,烙下一個烙印。
類似朝廷水師那種只遊蕩於江河湖泊和近海海灣,對於他們海軍,就是可恥!
歧視的傳統,烙印在骨子裡。
將來殿下後代,即便不成器,也要顧慮海軍將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