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靖就屬於那種,一泡狗屎,都想劃拉到自己碗裡的。
凡是關乎海軍的,不管現在用不用的上,統統都想劃拉到自己碗裡。
“不著急,這些船工十幾年沒造船了,而且,咱們要建造的海船,他們以前也沒接觸過,讓他們慢慢摸索……”
眾人聊著,走入船塢。
船塢並不算太大。
而且也是開放露天式的。
一艘水軍戰艦正在改造。
戰船上的船樓被拆除,一根更高的桅杆聳立在船體正中央。
桅杆高低、風帆大小,都要和戰船的大小匹配,找準一個最佳值。
這一年內。
就由於改造過的實驗戰船,桅杆過高、風帆過大,試航時,發生了多次翻船事件。
匠人們一直在摸索其中最佳比例。
已經有些成效了。
參觀船塢後,朱棣詢問:“火器工坊呢?現在能不能鑄造我要的那種火銃和火炮?”
俞靖頓時眉開眼笑,指著海灣另一邊:“殿下,因為擔心引發事故,所以火器工坊設立在對面,保管讓殿下滿意!”
朱棣瞥了眼,肯定做出點東西了。
要不然,俞靖不可能這般得意忘形。
很快,眾人來到海灣對面。
靠近工坊,就聽到叮叮噹噹敲打聲,以及匠人的吆喝聲。
走入一個空曠大房子後,就見裡面到處聳立著冶鐵爐。
他粗略數了數,大概有三十幾座。
大約有一百多匠人在裡面忙碌。
“殿下,這邊。”俞靖迫不及待領著朱棣來到房子左側,一個隔開的小屋。
推門而入。
朱棣眼睛頓時一亮。
一柄十分精緻的火銃,擺放在架子上。
管身很長,大概有一胳膊左右。
足足比朝廷現在使用的火銃長了一倍。
管身長,火藥充分燃燒後,密閉性就高,射程也就更遠。
“殿下提的鑄造法,因為管身長,孔細,鐵匠們暫時還做不出了。”
俞靖在旁邊介紹著:“最後只能用鐵皮卷,不過太耗時了,現在鐵匠們正在研究,把一根鐵棍燒紅後,在鐵棍上鑽空……”
朱棣打量手中火銃,認真聽著,“不著急,咱們現在主要製作大明現有,製作工藝成熟的火銃就行,長管身火銃製作法,繼續慢慢鑽研。”
他手中這把火銃,配有木柄槍托、火繩,外觀已經十分像後世的火繩槍了。
拍了拍手中火銃,“這把火銃我帶走,送回朝中,讓朝廷的匠作監也研究……”
他這裡的能人巧匠太少了。
送回朝廷,朝廷匠作監以此為模型,或許能更快摸索出,一條既快又省的製作工藝。
朝廷摸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