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就是確保蒸汽動力足夠的情況下,按照現在的轉爐機括,複製罷了。
……
這麼簡單嗎?
藍玉等人看著靳宓侃侃而談,似乎十分輕鬆容易。
不由沉默。
這些對於燕藩,對於這個執著於研究技術的小傢伙來說,似乎十分輕鬆,就如其所說,就是複製罷了。
可若是換做大明。
他們聽都聽的迷迷糊糊,別說建設了。
……
眾人從鍊鋼廠出來。
朱元璋拉著送行的靳宓說了很多。
然後坐上馬車。
馬車啟動,朱元璋還忍不住,隔著窗戶,衝站在門口的靳宓招手。
朱棣笑笑,“看得出來,父皇很高興。”
哼!
“狗嘴吐不出象牙!”朱元璋笑哼一聲,收回視線,看向朱棣,“這樣一座高爐,一年就能產鋼七千噸,你們還要建設更大的,豈不是,一年鋼產量,就會達到十幾萬噸?”
朱棣點頭,“今年沒幾個月了,大機率就是驗證這座鋼爐,不過,明年肯定要建設靳宓所說的那種,五十噸、一百噸的高爐。”
“不要好大喜功。”朱元璋語重心長叮囑道:“你們現在的鋼鐵消耗量才多大?突然產量暴增數倍,不要搞成你建設世紀大橋,突然間沒有了銷路,鋼廠規模大,就意味著,端這個飯碗的工人多,若是沒有銷路,工人吃飯都成問題,一定會對你,以及你這個政權產生怨氣的。”
朱棣認真點頭,笑著解釋道:“父皇的教導兒臣記住了,不過,鋼產量增加,兒臣倒是一點兒都不擔心銷路問題,隨著新式鍊鋼法的出現,大規模工業鍊鋼開始,成本會直線下降。”
“一千個百斤小鋼爐,七八百人,一年才能產出十幾噸鋼,耗能大,人工成本更是大的嚇人。”
“而這座年產量七千噸的新式鋼爐,只需要三百多人,一天的產量,就頂過去一年,鋼鐵的成本,我估算,最多是小鋼爐鍊鋼的百分之一,隨著鋼鐵價格降低,腳踏車、新式馬車、畜力收割機這些機械價格,至少要砍一半,就有更多人能買得起,這類商品銷量增加,完全能消化掉十幾萬噸鋼材。”
清末,為什麼沒有發展這種百斤小鋼爐土法煉鋼。
就是因為洋人的鋼鐵價格,比土法煉鋼更便宜。
為什麼,類似大冶鋼廠使用洋人落後技術的高爐,生產的鋼鐵,銷量也不好,瀕臨倒閉呢?
要知道,按道理,當時清朝的人工成本,可比洋人的人工成本低很多很多。
他曾經所處的那個時代。
就是憑藉低廉的人工成本,用著落後一代或者幾代的高耗能技術裝置,硬生生生產出比洋人更便宜的工業商品。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喪失關稅主權、鐵路主權,洋人的鋼鐵透過掌握關稅,低價傾銷,再加修建鐵路的權力,被洋人控制。
要知道,當時修建鐵路,才是最消耗鋼材的。
沒有銷路的大冶鋼廠。
即便他的人工成本再低,也發展不起來。
當然,還有官僚風氣。
洋務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失敗是必然的。
朱棣收斂思緒,繼續說道:“未來,孩兒還會給采綠的腳踏車廠,提供這種廉價的鋼鐵,藉助大明更為廉價的人工成本,孩兒估摸著,采綠工廠的腳踏車成本,可以壓縮到兩個銀幣之內,這樣,許許多多百姓,攢一年錢,或許就能購買一輛腳踏車,或者人力三輪車。”
“等將來軌道火車真的研發出來,就算是一年十幾萬噸鋼恐怕都不夠用,孩兒估摸著,單單我們燕藩治下,倭島、蓬萊、呂宋三地,都建設一條縱貫南北的鐵路,再加上其他行業耗鋼,每年恐怕就需要二三十萬噸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