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五八、幸福的日子

衚衕小院的生活,沒有沙塵暴侵擾的時候,那可真是特別愜意的日子。清晨,韓毓婷拿起掃帚,將前院、後院的院壩清掃一遍,然後提起水桶,手握抹布,把前後院的門窗重新擦洗得埕亮。李剛看著她的身影,知道勸說無用,便也隨她去了,畢竟只要她開心就好。

這座老城區人嫌棄的四合院,在韓毓婷眼中卻如同仙境一般。她心中明白,這裡將是她真正的家,位於古老的北京中心城區,她對此感到無比滿意。

韓毓婷的身影在上午的陽光下,如一隻勤勞的蜜蜂,她不知疲倦地忙內忙外,看著乾淨整潔煥然一新的院子,她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四合院的每一處都顯得那麼熟悉而溫馨,彷彿她已經成為了這裡的一部分。她用靈活的巧手觸碰著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彷彿在跟它們交流著她的故事和夢想。

李剛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她。他知道,無論他如何勸說,她就是閒不住。

後門進來的兩塊菜地,被她捯飭成了菜園子。看來韓毓婷這輩子,也不會放棄這個四合院了。她的決定就像她的人一樣,堅定而有力。李剛只能默默地支援她,希望她能夠在這個古老而沉靜的院落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滿足。

隨著時間的推移,韓毓婷買了一輛三輪車,每天開始在老城區,走街串巷,收購舊書報、舊瓷器、舊傢俱,當然也收舊院子,現在在他們名下的四合院已經有四座了。就這樣整天走街串巷,結識了不少的街坊鄰居。

有時週末,她都會邀請那些有學問的朋友們來家裡做客,聽他們談天說地,瞭解了許多以前未曾接觸過的東西。來訪的街坊鄰居們,也驚歎於這個曾經被人嫌棄的四合院,現在竟然被韓毓婷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處都散發著一種古樸而雅緻的氣息,與那些幾家人混住的大雜院完全不一樣。他們開始相信,這個四合院在韓毓婷的眼中,確實是一個真正的家。

韓毓婷在朋友們的讚美聲中,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她明白了,這個四合院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能夠讓她安心舒適,踏實生活的港灣。她挺感激李剛的理解和支援,也感激四合院這個家,給了她一個展示自己勞動才華和操家熱情的機會。

韓毓婷的爹媽已經知道了她現在的生活狀態,原本懸著的擔心才終於放了下去。在接收到李剛寄過去的兩次一千元后,也相信了他們在北京生活不愁。八六年的二千元錢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個鎮長和書記兩人一年的總工資,還需不吃不喝那一種。

李剛自從加入武術協會以後,同行之間的交流就多了起來,他只要踩著三輪車出去,收廢書舊報和舊瓷器舊傢俱的時候,許多人都認出了他“中華勇士”,於是各種簽名和合影的要求就來了,實在做不了多少事。後面就專注練武,與武林同行切磋,偶爾打聽一下有出售四合院的,數目不是太離譜的情況下就談下來。

現在老城區的大街小巷,街坊鄰居,韓毓婷比他熟悉多了,認識的人比他還多。

院子的櫻桃熟了,這東西最多三五天的熟果期,過了就壞了掉落了,再想吃也只有等到來年的這個時候了。

昨天韓毓婷就廣發品吃貼,邀請了幾位好友今天來院子裡吃櫻桃。

昨晚聽韓毓婷說今天有幾位有學問的長者來家做客,大清早,李剛就起來蹬著三輪車,到德勝門農貿市場採購新鮮蔬菜、魚、肉、水果。

最早過來的是袁老太太、穆元笑和袁曉曉,隨後過來的是穆元青和他的父母及孩子,袁曉曉和穆元青主動加入了韓毓婷的隊伍,充當起廚師和服務員的角色來,幫忙招呼著來品嚐櫻桃的左鄰右舍。

今天過來的客人都是一些文化人,是做書畫裝裱的劉老爺子招來的。

周航為韓毓婷畫的《小院踏春圖》被劉老爺子發現後,整整裝裱了一個月,今天才藉著品櫻桃的機會給還回來了。今天跟著劉老爺子過來的有季老、啟老、何老,四個老爺子中,何老年齡最大,接近八十歲了,劉老、季老、啟老都在七十二三左右。

劉老到了之後,連茶都沒來得及喝,問韓毓婷:“小韓,你這張畫掛起來嗎。”

韓毓婷笑道:“依各位老爺子的看法呢?”

啟老說道:“書畫藝術品,本來就是畫出來供大家欣賞品評的,當然是掛起來比較合適,給俗氣的房屋新增幾分雅趣豈不是更好。”

韓毓婷拍手道:“好,那就依啟老的意見,掛起來給俗氣的房屋新增幾分雅緻。”

季老說道:“啟老這會總算說了回人話。”

啟老呵呵笑道:“季主任總算學會聽人話了。”

何老連忙勸道:“我說兩位學界泰斗,要注意你們的形象喲,不要在小輩們面前丟棄了風度哦。”

劉老從口袋裡掏出兩顆鐵釘,對李剛說道:“小夥子,把畫掛起來。”

李剛問道:“劉老,該怎麼掛?”

劉老說道:“這幅畫長兩米,你只需把這兩顆釘子相距二米四釘起來就行了。”

“好呢。”李剛接過劉老手裡的鐵釘,在眾目睽睽之下,將第一顆鐵釘按劉老的指揮的位置,按進了磚縫。然後李剛根據目測,又將第二顆鐵釘按進了磚縫裡。最後接過劉老裱糊好的畫,掛了起來。啟老滿意地欣賞著這幅《小院踏春圖》評價道:“不錯,畫風成熟,人物傳神,美人與美景相得益彰。這幅畫頗具大家風範,特別是書法更是傳神,詩書畫均有極高的造詣,值得收藏。”

劉老說道:“當時這兩個小傢伙拿著這幅畫讓我裝裱時,我一度懷疑是目前幾位大家的畫,後來根據仔細觀摩才發現,這確實是一位新晉大家的畫。各位都是行家,不對這上面的一百多個字,說點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