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2時代週刊第一人

行星名徵集令釋出後,無論是在劍橋,在英國,還是在歐美,都掀起來了一場取名熱潮。

每天都有無數封信件像雪片一般飛來,這讓愛丁頓在這麼多年中,頭一次感受到,劍橋大學天文臺是如此地受歡迎。

愛丁頓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員,對收到的這些信件進行了一個初篩。

因為之前的八顆行星都是以羅馬眾神命名,而羅馬神話中的神仙數量也就那麼多,再排除已經被小行星所使用,但是大眾們還不知道的名字,其實也剩不下幾種。

初篩完成之後,愛丁頓派人到卡文迪許實驗室叫來了陳慕武,和他商討這些名字到底要選哪一個,作為行星X的最終名號。

在愛丁頓遞給他的幾個羅馬神明的列表當中,陳慕武首先就看到了那個普魯託(Pluto),也就是原時空裡,冥王星的大名。

然後還有彌涅爾瓦(Minerva)、克洛諾斯(Kronos),這些都是曾經冥王星的備選名字。

除了這些已經統計好了的,愛丁頓還另外給他遞了幾封沒有提名羅馬眾神,而是寫著其他型別名字的信件,葉公超寫得那封取名叫中華的也在其中。

但是,有幾封信裡的內容,差點沒把陳慕武的鼻子給氣歪。

這幾封信裡,有的提名叫東亞,因為這顆行星是東亞人發現的。

有的則說因為本剛剛經歷了一場死傷無數的大地震,為了緬懷逝者,建議把這顆行星命名為東京,或者是東京的舊稱江戶。

小子的腦回路可真是奇葩,他們居然能恬不知恥到這種程度。

陳慕武在心裡決定,就像葉公超和自己一開始想得那樣,把這顆行星叫做中華。

等以後發現了冥王星的五顆衛星,他一定要把最小最弱的那一顆衛星,起名叫做本!

剩下的幾顆,就叫什麼琉球、吵鮮、呂宋、越遖。

就算你再牛逼又能如何,還不是要一圈一圈地圍著我轉?

……

最終,陳慕武委託愛丁頓,透過劍橋大學天文臺上報給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的新行星的名字,不是灶王星,也不是中華星,而是黃帝星。

愛丁頓並不是一個狹隘的西方至上人士,所以他完全支援陳慕武以國家名命名新行星這個想法。

但是他同時指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系之前的八顆行星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七顆行星的名字都是以神話人物來命名的,現在突然把最新的這顆用國家名字命名,是不是顯得有些突兀?

愛丁頓提出來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勸陳慕武,可以用中囯傳統文化中的神祗名字來命名,這樣既能代表了國家,也符合相應的規律。

愛丁頓所說的確實也有一些道理,在原來的時空裡,海王星外也有一顆用中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命名的矮行星,那就是共工星。

而它的拉丁名稱,也沒被改成西方神話中對應的水神波塞冬或是尼普頓(事實上,尼普頓是海王星的名字),而是就叫做Gongng。

所以,最後結合了葉公超和愛丁頓兩人建議的陳慕武決定,將這顆新行星的名稱取為黃帝(Huangdi)。

雖然在中囯古代星象系統中,也有那麼一組由十七顆星星組成的黃帝星,但其實他們的本名叫做“軒轅”,和陳慕武現在取的這個黃帝星名字並不衝突。

陳慕武之所以敲定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想到了冥王星有一顆和它質量差不多的衛星冥衛一,這兩顆星星其實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

他打算在等冥衛一發現之後,再把那顆星星命名成炎帝星。

一炎一黃,正好是代表中囯人的圖騰。

而之所以這個名字是由愛丁頓代為上報給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卻不是陳慕武本人,則是因為陳慕武還不是中囯天文學會的會員,而中囯天文學會雖然早在前年就成立了,但是現在也還沒加入到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當中。

發現黃帝星之後,陳慕武也加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科學團體,英國皇家天文學會。

這個學會連會長都是丹麥人,所以它在國籍上沒什麼要求,陳慕武發現黃帝星的貢獻,也足以讓他成為學會中的一員。

從此以後,他就可以選擇是否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上FRAS(Fellow of&nical Society,皇家天文學會會士)這個榮譽稱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