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莫塞萊仍是三一學院的畢業生,他也是一位英國的物理學家,主要研究方向是X射線。
不過他的命不太好,在不到二十八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
但是奪走莫塞萊生命的不是疾病,而是戰爭。
1914年,他剛剛從曼徹斯特大學離職,打算前往牛津大學任教。
然後,一戰爆發了,莫塞萊就響應了英國政府的徵召上了戰場,1915年夏天,在土耳其的加里波利,他因為被一名土耳其狙擊手擊中頭部而去世。
和莫塞萊相比,那個因為宗教信仰,拒絕英國政府的兵役徵召的愛丁頓,無疑就幸運了許多。
假如莫塞萊不去報名參軍,而是留在實驗室裡繼續做實驗的話,那麼他很有可能在1916年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的獎項輪空了,並且也沒在第二年補頒)。
他的去世,讓英國政府不得不調整了徵兵的範圍。
莫塞萊的家人們為了紀念他,也自掏腰包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學金。
布萊克特就是第二位拿到這個獎學金的人,這筆錢可以資助他到國外大學或研究所裡進行一個為期一年的交流活動。
最終,布萊克特選擇了德國的哥廷根大學,他之所以到這裡,是想跟著詹姆斯·弗蘭克教授研究一下原子的能級問題。
弗蘭克和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在1914年,因為以他們兩個姓氏命名的弗蘭克-赫茲實驗,證明了原子的量子性,在原時空裡,他們將由此獲得了192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面這個赫茲,並不是那個用實驗證明電磁波的存在,讓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赫茲,而是他的侄子。
因為無論是去德國還是去比利時,總都要先渡過英吉利海峽,抵達法國的加萊,所以布萊克特也選擇和他們一行人一同前往。
陳慕武為自己的好朋友,能拿到這筆獎學金去留學而高興。
但是,只能說他高興得太早了,完全沒想過,布萊克特這麼提前一走,接下來要替他受過的就是自己了。
不差錢的德布羅意大手一揮,讓僕人幫大家買好了去巴黎的全套頭等車廂和艙房的車票和船票。
雖然布萊克特也是一個不怎麼愛說話的靦腆性格,但有狄拉克珠玉在前,德布羅意對他的觀感一下子就好多了。
在劍橋呆了一個多月,德布羅意也沒能逃掉麻將牌的誘惑,自從卡皮察教會他之後,他很快便也深深陷入其中。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充足的時間,剛一從多佛上船,德布羅意就把大家拉到了船上的酒吧裡,圍著牌桌四個人碼起了長城來。
打了幾圈之後,陳慕武發現,自己雖然是個中囯人,但好像牌技遠不如這些每天都要打上一兩圈的老外精湛,手裡的幾塊零花錢,也是越輸越少。
冊那,在物理學賽道上為國爭光了那麼久,沒想到自己卻在國粹這裡丟了大人。
陳慕武剛在心中打算以旅途勞累為藉口,打完這把之後就離開牌桌,沒想到從背後伸過來一隻手,指著他面前的一張二條,用還算標準的國語說道:“打這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