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03伽馬射線顯微鏡

收到愛因斯坦來信的時候,陳慕武正在實驗室裡和他的三個學生一起動手,仿製著那臺從美國通用電器購買來的真空泵。

盧瑟福過完生日之後,在前一段時間密集提出了不少物理理論的陳慕武,終於把他的工作重心從理論放回到了實驗上,著手開始研製電子顯微鏡。

雖然有專利證書在手,但是專利上只是寫著寥寥的幾句原理,實際動手操作之後,陳慕武才終於知道,在實驗室裡搞這麼一臺大傢伙出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電子源和電子透鏡都是小事,關鍵是想要製作出一臺放大倍數遠高於光學顯微鏡的電子顯微鏡,對真空環境的要求也非常高。

和長度不足五十厘米的玻璃管,就能夠完成一次電子衍射實驗不同。

電子顯微鏡內的真空腔長度,最少也要在兩米以上。

如果只憑藉著之前那臺通用電氣的真空泵來抽取真空,那麼效率實在是太低。

所以,製作電子顯微鏡的第一步,就是要試試看能不能把真空度提升的速度,再稍微加快一些。

雖然他之前一直牴觸讓奧本海默接觸具體的實驗,但又因為人手實在是不足,所以才死馬當活馬醫,讓奧本海默、趙忠堯和施汝為三個人都來實驗室裡幫忙。

趙忠堯和施汝為最終還是無驚無險地透過了入學考試,進入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和陳慕武成為了校友。

之前他和使徒社裡的瑪格達連學院院長的公子拉姆塞搭上的關係,終究還是沒用上。

如何降低電子顯微鏡真空腔內的真空度是一個問題,而如何讓電子波在幾次放大之後最終成像,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上輩子陳慕武在實驗室裡用的電子顯微鏡,那都是透過CCD感光元件連線到電腦之後成的像,但顯然現在這個年代裡,想要搞出這兩種東西來,很不現實。

所以陳慕武想的是,要麼就像電子衍射實驗那樣,同樣使用照相底片來成像。

或者就乾脆使用熒光屏,讓電子訊號和屏上的熒光物質產生作用最終成像。

只是無論選擇這兩種辦法裡的哪一種,都不是十分便捷和高效,只能算是勉強使用。

陳慕武覺得自己當初未免太想當然了一些,認為既然掌握了原理,又有了大把資金,所以只需要花上一兩個月,就能把電子顯微鏡給研製出來。

但是現在擺在眾人面前的種種困難,直接擊碎了他大腦裡的想法。

陳慕武覺得,想要把這臺電子顯微鏡給製作出來,至少也需要花上一年半載。

雖然這一進展停滯,讓陳慕武有些低氣壓,但是奧本海默卻始終保持著精神亢奮的狀態。

他甚至還反過來給自己的老師打雞血:“陳老師,我覺得不應該因為這麼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感到氣餒。

“據我所知,‘發明大王’愛迪生先生在最終發明出燈泡以前,進行了超過一千次的嘗試,測試了無數種的材料和設計,最終才使用碳絲,成功製造出了第一顆電燈泡……”

為什麼都已經穿越到了一百年之前,卻還是能聽到這麼有毒的心靈雞湯?

陳慕武有些哭笑不得,奧本海默這個人就不應該待在實驗室裡,而是應該送給企鵝出版社,讓他去給那本雜誌專門撰寫各種心靈雞湯,滋潤一下現在這個年代裡人們冷漠而乾枯的心。

不過,奧本海默在實驗室裡的表現,算是讓陳慕武有些驚訝,雖然他並不像兩位中囯同胞那麼任勞任怨,但也有著很強大的執行力,而且沒在實驗室裡搞破壞,弄出什麼么蛾子來。

可能當初布萊克特確實沒讀過奧本海默的使用說明書,把他發配去做大量簡單重複的勞動而不是有創造力的實驗,這才導致了他的心懷不滿。

愛因斯坦的來信,是卡皮察從三一學院給陳慕武捎到卡文迪許實驗室裡來的。

“陳,又有你的信!”

“多謝了彼得,你今天怎麼這麼勤快?”

在陳慕武的記憶裡,這應該是卡皮察給他帶來的第一封信,在此之前都是布萊克特的工作。

“其實我也不想給你帶,畢竟伱每次都收到那麼多的來信。只是我剛好看到了這封信的寄件人是愛因斯坦博士,怕耽誤了你的事情,所以才給你帶了過來。你快看看,這封信裡寫了什麼?”

這封信的到來,尤其是卡皮察提到了愛因斯坦的名號,總算是暫時提振了一下實驗室裡有些低落計程車氣。

不論是中囯來的趙忠堯和施汝為,還是從美國來的奧本海默,人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的大名,但卻沒人知道陳慕武和愛因斯坦之間的關係。

奧本海默雖然在一旁研究的真空泵,但他的餘光,總會時不時的就瞥向陳慕武,十分好奇那一位全世界最知名的科學家,究竟會在信裡給自己的老師寫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