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八章 純真年代(二)

艱難的歲月度日如年,幸福的時光白駒過隙,轉眼之間來到了1981年的春天。

驚蟄剛過,老孫師傅就招來了十多位年輕的徒弟,手把手的教授他們殺青炒茶。

年前訂好的幾千斤慄炭早已運回,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庫房的邊上。

從鮮花坪請來的三位篾匠,正在不分晝夜的編制著團簸、烘簍之類的茶具。

孫師傅還特地囑咐王世川,趕早在城裡預定了幾十個白鐵茶桶,能裝下兩百斤茶葉的那種。

“孫師傅,你估摸一下,今年這個茶季我們大概能收多少斤新茶?”

王世川如今雖然兵強馬壯,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但見孫師傅如此興師動眾,還是心虛的向他請教道。

照著這樣的安排,今年收上來的新茶至少是一萬斤朝上。

去年他和衛蘭兩個人吃奶的勁都使上了,縣城和省城茶攤加起來的銷售量,也不過四千來斤。

今年多營業三個月,全年能賣出去五千斤綠茶就不錯了。

一萬斤的銷量,遠遠超出了王世川的預期。就算每天二十四小時不睡覺,也沒有辦法完成這樣的目標。

“至少也有萬把斤吧,如果鮮花坪、柳衝、石關那邊的山民送茶草過來,就沒有根了,兩萬斤也有可能。”

孫師傅接過王世川遞上的捲菸信心滿滿的笑道,他以為王世川嫌量少了。

“不能收那麼多!賣不掉砸手裡我就完蛋了!孫師傅,我們就按照五千斤的新茶來做,量不夠平時再收購些毛茶(半成品茶)來補充!”

王世川連連的擺手苦笑道,他其實還沒有擺脫稍富即安的小農思維,一年賺個萬兒八千就已經很滿足了。新茶收購多了,能不能賣出去尚且難說,錢賺的太多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小王,開門做生意哪有怕錢砸手的,呵呵。就像《沙家浜》裡唱的那樣,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依我看茶貨越多越好,怎麼銷售事在人為。你們夫妻原來也就是個從沒做過茶葉生意的莊稼人,誰能想到大半年的時間,你倆能把茶攤擺到了省城?還能賣出去五千斤熟茶,過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孫師傅見王世川有畏難情緒,端起石臺上茶碗抿了一口,有點不屑的安慰他道。

走過新舊兩個社會的老茶師了,他的潛意識似乎隱隱感知到,當前的茶市還是賣方市場,銷售不是問題。如何收購更多的茶草、炒出更多的好茶,才是頭等的大事。

“我也想生意越大越好,可就是沒有本錢啊!這個茶季我能動用的所有資金超不過五千塊,衛蘭不想再借錢做買賣了。”

王世川撓了撓腦袋尷尬的笑道,他說的也是實情。

臨來紅石灣前衛蘭給他畫了條紅線,就按照五千斤的新茶來收,不能再多了。

小小粑粑吃甜些,自家在外邊發財了還去週轉親戚朋友的辛苦錢,好說不好聽。借信用社的利息錢、民間的高利貸就更不合算了。

“這個好辦,收茶草的時候跟社員們說,先付一半貨款,餘下的一半等年中或者年底一次性結清。真是沒有錢了,也可先掛賬等新茶脫手後再付款。收購茶草的價格只要提高兩成,你就不要準備收茶草的錢了,國營茶廠的公家人都會過來搶著賒給你,呵呵。”

老茶師繼續給王世川出謀劃策道,紅石灣的瓜片綠茶除去各種開銷到底有多大的利水,他比誰都清楚。

茶草收購價提高兩成,不會傷筋動骨,卻能緩解王世川資金上的燃眉之急,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師傅,薑還是老的辣啊。照你這麼一說,收購茶草的錢款就不是個事了!好吧,敞開了收購茶草,來多少我們收多少!”

王世川進屋取來熱水瓶,給孫師傅續上茶水,老茶師的一番點撥令他茅塞頓開,不由歡笑了起來。

“我一輩子吃的就是這大茶飯,看過的人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呵呵。但凡和茶葉有關的難心事你儘管問我,肯定能給你謀劃個一二三來。”

關於茶道,老孫頭自信滿滿,王世川的這個師傅真是請對人了。

“師傅,從今年起不給你開工錢了,給你拿一成的分紅。底下幾個小徒弟如何分配,也由你來決定。”

王世川越來越感到離不開孫師傅了,不管是製茶還是賣茶,這位老茶師都是他的貴人,也是紅石灣茶廠不可或缺的資源。這樣不可替代的稀缺人才如果不真心對待下上血本,早晚會被別家茶廠挖走。

王世川於是現學現賣,用包產到戶責任制的老辦法來籠絡孫師傅。

從此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塊,將來收茶製茶無需任何督促,老茶師也自會盡心竭力以廠為家了。

“那就謝過東家啦,我再給你謀劃一條,呵呵。賣茶這塊你根本就不要擔心,解放前,下面麻埠街的各家茶行,遇到好年景根本就不要出門賣茶,外省的茶販子會馱著成麻袋的現大洋上門收購。我感覺這樣的好年景就快回來了,你等著瞧吧。”

孫師傅預言家一般緩緩的言道,對於王世川分紅的提議他沒有客氣就接受了。

這紅石灣茶廠,王世川是東家,小車老師充其量就是賬房先生,他才是真正的大掌櫃,值這個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