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己的那位原主,明顯很看重這個畢業作品。
這裡不得不說,電影學院畢竟是國內影視行業最重要的人才大基地之一,雖然跟其他大學一樣,除非自己有本事,否則也是畢業就面臨失業。
但就對口的就業方向而言,相比起各種野路子出身的行業人員,各家影視公司對電影學院的畢業生,畢竟還是會高看那麼一眼的。
所以,不少影視公司,尤其是幾家大公司,甚至還包括好幾家網路影片平臺,都有那麼一個政策,燕京電影學院啊、華夏戲劇學院啊等等這些專業的院校導演系畢業生,是可以憑藉劇本和拍攝策劃書,向他們申請一筆拍攝贊助費的。
不多,頂天了也就三五十萬。
在這個電影投資規模越來越大,院線電影投資低於五千萬都算小成本的年代,這筆錢的確是什麼都幹不了,但對於一部時長要求只有十分鐘的學生試驗短片來說,卻仍然顯得很是不少了。
對於畢業生來說,有了這筆投資,可以更好地拍出自己想要的內容,從容地把自己的能力展示給業界大拿和影視公司看,為自己掙得下一次的拍攝機會。
歷屆下來,靠這個博得出位的學長,也真的是不乏其人。
而對於贊助方來說,三五十萬是小錢,順手撈一部短片的版權進來,可以充實自己的作品庫,拿到網站也能增加點兒點選量,還能順手結下善緣,如果拍得實在出色,完全可以繼續給機會,說不定就能挖到寶。
雙贏。
所以,過去的那個彭嚮明為此幾易其稿,寫了一個短片劇本,還認真地寫了拍攝計劃書,想要拉一筆贊助,在明年夏天的畢業作品展上發發光、出出彩。
還真是差一點兒就讓他拉到贊助了。
不多,二十萬。
但最後還是差了那麼一點兒。
本來對方公司的那位經理,對他的劇本很是讚賞,已經基本上算是口頭暗示了,透過的機率很大,還特意把他叫過去,見了見他們公司的一位藝術副總監,就是那位來電話的安敏之安導,按說事情就差最後落地了。
見面的時候,他覺得那位安導似乎也對自己滿是讚賞,本以為事情要成了。
結果見了面的第二天下午,他卻忽然接到華芳天都影視公司那位經理的電話,對方很是抱歉的說,這事兒黃了。
就因為這個,原主很受打擊,這才有了那天晚上喝大酒,醉到不省人事,然後被自己給穿越過來這些事情。
甚至可以說,要不是因為這件事,原主估計也不會那麼狂灌酒,自己也就不會穿越過來了。
腦子裡各種念頭轉了幾轉,彭嚮明也不理身後郭大亮陳宣他們在議論什麼,晃晃滑鼠,開啟搜尋網站,又搜了一下這個安敏之的資料。
公開資料顯示,她今年38歲,現任華芳天都影視公司藝術副總監,簽約導演。她畢業於魔都戲劇學院導演系,但應該是編劇出身。
有了兩部戲的編劇打底子之後,才開始摸到了導筒。
第一部戲沒啥印象,應該是沒翻起什麼水花來,但第二部戲就有點印象了,至於讓她一舉成名的電視劇《青春筆記本》,則是在2011年開播的,那時候彭嚮明應該是在上高中,但已經是看過那部劇,按公開資料上的說法,那部劇當時收視率破2,大紅大紫算不太上,但的確是紅了。
而後續一直到去年,她又拍了三部劇,都是青春愛情向的,但都不如《青春筆記本》出名,看來是沒怎麼紅,但看她安坐一家影視公司的高位,想來也是沒怎麼賠,更大的可能是都有小賺……
仔細地把她的資料翻了一遍,甚至還跑去看了看她的微博,彭嚮明心裡隱約有些那麼一點猜測,但是想想,自己又覺得不怎麼靠譜。
開啟“劇本”資料夾,找到原主投稿給華芳天都影視公司的那個劇本——這部計劃中十二到十五分鐘的短片,叫《欠債還錢》。
大概內容是一個進城打工的中年人,去討要工資,結果為了要到手,不得不接受對方的條件,本該六千的工資,給了五千,被經手的人黑了一千塊。
結果當晚,那經手的一個小經理,跑去瀟灑,在小姐身上花了一千。
半夜一點多,小姐下了班,洗盡鉛華,跑去醫院,替換自己的爸爸,給媽媽陪床,她爸爸,正是那個剛討回五千塊工錢的中年人,病房外,她交給爸爸一千塊錢,說,今天只有四個客人,去掉公司抽成,只有這一點了。
爸爸接過錢來,嘆了口氣,面無表情,說:這就六千了,那我明天早點兒去續費,再不續費明天就開不出藥來了。
全片完。
其實挺有意思的,大學生作品嘛,結構簡單了點兒,但單就彭嚮明純粹站在旁觀的視角來看,他覺得這片子要是拍出來,還真不一定難看。
整體有些況味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