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章 婚外有情

14.婚外有情

麥迪又安慰自己:你不用個自法律,法律現在忙得很,法律正瞪大眼睛在找經濟犯罪和刑事犯罪,法律在忙著處理事關全域性的大案要案,法律正忙著和國際法律接軌,法律沒有時間來過問這些小小的民事糾紛。像這樣家庭婚姻夫妻男女的雞毛小事,只要民不舉,官是不會糾的。

那麼民會舉嗎?

不不,一般老百姓誰管這事?現代中國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一個單元對門住著都不知道誰是誰,4樓住的人死了好幾天,3樓的人都不知道。和自己沒有關係的事誰願意多插嘴。

再說,東北和深圳相隔幾千裡,這生活的空間裡有幾千萬幾億男人和女人,有幾百萬幾千萬人家,誰會注意到有個叫麥迪的男人和兩個女人同時存在婚姻關係呢?除非顏妤和姍姍這兩個女人中有一個告發。

但是,這種可能性極小極小,兩個女人一南一北,互不相識,顏妤這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到深圳來。姍姍也一輩子不會有機會到東北去。只要自己平施恩澤,謹慎小心,就不會出事。

退一步說,即使兩個女人知道了重婚的事實,誰也不會去告發,哪個女人願意家醜外揚。不是有不少女人被人強姦了也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嗎?

而且,為了孩子麥迪也要這樣做。顏妤不生孩子,就全當自己養活了一隻不下蛋的母雞。再和姍姍結婚,讓她給自己生個孩子,當然最好是兒子,這樣一來,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也解決了。

僥倖和慎重容易成為人性的天敵。

僥倖時常比慎重更有誘惑力。

一個大膽的重婚的決定就這樣產生了。

從海邊回到家裡,麥迪對姍姍說:“我明天就回去,到單位開介紹信,你在這邊準備一下,一下飛機我們就結婚。”

再一次到深圳時,麥迪果然開來一張單位的結婚介紹信。這並不是什麼難事,蓋有單位公章的空白介紹信他有一本,以前是為了出門辦公事方便,現在辦私事也方便了。

麥迪和姍姍在深圳結婚了。

他們是在街道辦事處登記的。

婚禮是在教堂舉行的,這也是姍姍的意見,姍姍說最近很多年輕人都興這個。改革開放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也引進了西方的婚禮形式。年輕人開始討厭中國傳統的那種吃吃喝喝、鬧鬧哄哄、馬拉松式的婚禮,他們說中國的那種傳統的婚禮儀式沒有西方教堂婚禮儀式神聖*的氣氛。

麥迪身穿西服,姍姍身穿白紗婚禮服雙雙步入教堂。

在教堂舉行的婚禮果然有一種*神聖的氣氛,但是,麥迪的內心卻閃爍著一種與這神聖*的氣氛所不和諧的音律。當麥迪挽住姍姍的手來到聖像前宣誓的時候,當風琴奏起了神聖的婚禮進行曲的時時候,當他們開始交換戒指時,當牧師為他和她祝福的時候,麥迪抬不起頭來,他看見了教堂正中的神像,十字架上的神像在流血,那血殷紅殷紅的,彷彿溢滿了即使來臨的災難。

那時,麥迪的內心裡充滿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

他看著身邊的姍姍,姍姍的臉上有一種幸福聖潔的光澤。

他知道自己欺騙了姍姍,這是在神聖的地方的欺騙。是對神靈的褻瀆。

他的大腦中曾經閃過:

如果姍姍知道了這種欺騙會怎麼樣呢?

如果顏妤知道了這種欺騙會怎麼辦?

站在教堂上的麥迪忽然意識到自己這是在進行雙重欺騙,而這種雙重欺騙一旦被揭穿,他必然要受到雙重的譴責,雙重的報復,雙重的災難!

他有一種預感,正是這種預感使他恐懼。但他仍然僥倖地希望預感只是預感,相信預感不會變成現實……。

一陣向下俯衝的慣性使麥迪從自己的回憶中驚醒過來。飛機已經到達了深圳上空,透過舷窗可以看見海和大地之間那條彎彎曲曲的的連線線,可以看見深圳的建築群以及深圳對面香港的繁華了。

飛機在尋找機場,準備降落。

機艙裡響起空中小姐柔和如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