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遣隊這些人,都是當兵打仗的糙漢子,哪會寫什麼檄文啊?而吐火羅本地的這些人,就壓根兒不知道什麼叫“檄文”。
但大王既然開了口,也不能不幹啊。
於是,兩幫人湊在一起,最後拼湊出一份不倫不類的檄文。
這篇名為《討壞人檄》的檄文是以張寵的口氣寫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本來就可以過得很好;
本來可以過得很好啊,沒想當什麼狗屁大王;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天神把女兒嫁給了我;
天神把女兒嫁給我啊,我可以和她過得很好;
是你們這些受苦難的孩子啊,求著我們夫婦來拯救;
我們為了拯救你們啊,拿出了火公主的聘禮;
沒想到你們這些苦孩子中啊,竟然有人背叛了誓言;
這些背叛的壞人們啊,拿起刀槍要來殺死我;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你們根本打不過我的;
打不過我還要來打啊,那就是自己沒事找死;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知道大多數都是好人;
吐火羅所有的好人啊,跟著我一起打敗壞人。
且別說,這篇檄文雖然令大儀朝文人們吐舌,但有一個好處:特別適合編成歌來唱。
多年之後,後人是這麼評價《討壞人檄》的:情真意切,有理有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四句一調,反覆吟詠;豪氣干雲,令人奮進。實乃古往今來戰鬥檄文之佼佼者!
《討壞人檄》剛一面世,就被人按照本地曲調編成了歌。
王庭直管領域的人們,紛紛不斷重複地高唱著這首歌,振臂走在路上。
一夜之間,這首歌曲就火遍了全吐火羅,連“吐火羅聯軍”地盤的人們都會唱了。
《討壞人檄》的殺傷力絕不亞於百萬大軍。
王庭直屬範圍內群情激昂,誓要維護“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和“天神的女兒”,還有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
而“吐火羅聯軍”計程車兵心裡都想著,跟著“背叛誓言”的族長造反,自己不就是歌曲裡面唱的那種壞人嗎?
雖然“吐火羅聯軍”的人數加起來,是王庭部隊的五倍以上,但雙方士氣截然相反。
哪怕是鍋蓋一樣大的豆腐,也會被一把鋒利的薄刀切開。
只用了三天時間,大型戰爭就結束了。
戰鬥的結果是除了幾個族長帶著少量的部隊逃入深山,“吐火羅聯軍”全部被殲或者投降。
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市區的模式進行改制。
律法什麼的不用說了,直接照搬現成的就行,唯一的難點就是在於戶籍的區分。
黛拉又出了一個主意,總體上根據加入王庭直屬的時間來劃分。即:吐火羅聯軍大型反叛前主動加入王庭的,全部轉為良民;在這條線之後的,全部轉為賤民。
這麼一來,良民和賤民的比例就和五星市差不多了,社會結構也就穩定了下來。
當然,“立功升籍”自然也是照著五星市模式進行。
人類最穩固的社會結構,永遠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結構越公平,社會越穩定。
五星市這種先進的社會體系,讓吐火羅迅速穩定下來。
逃入深山的那些頑固分子,很快就被“立功升籍”的剿匪部隊和廣大人民群眾給揪出來,通通消滅。
吐火羅迎來了真正的和平,而這個時候後面的聘禮和賀禮也都到達了,窮苦的人們一方面“均田地財產”,另一方面接收到“國家救濟”,一片歡騰。
吐火羅之王的聲譽也到達了頂峰。
張寵覺得差不多到了做最後一件事情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