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察哈爾將領無不支援布林尼的決定,就連附牧察哈爾的喀爾喀公垂扎布也積極贊同布林尼反清。
得到眾人的一致同意後,布林尼頓時底氣十足,立即讓弟弟羅不藏同阿雜裡喇嘛隨同周軍使者前往燕京協商雙方合作的具體細節。
又派人去策反奈曼旗郡王札木禪,敖漢、克西克騰、歸化城等各旗的王公大臣,同時也派出大量使者快馬飛奔漠南各部聯絡那些沒有被清廷徵召入關的王公大臣。
如果漠南各部的王公大臣都願意支援他布林尼,那科爾沁人就會被徹底孤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副都統布達裡則代表布林尼前往察哈爾左翼八旗,密令散秩大臣禪爾濟、一等侍衛阿達、參領舒什蘭率眾與布林尼會師共同對付科爾沁人,之後火速襲取盛京,將關外之地從滿洲人手中奪下。
布林尼這邊摩拳擦掌時,其弟弟羅不藏同喇嘛阿雜裡在張丹的陪同下快馬加鞭趕到了燕京,得知布林尼決定反清,王五大喜之下立時接見羅不藏和阿雜裡,同時派人通知率領第六鎮進駐薊州的瞎子萬四給察哈爾人提供糧草和軍械。
不過提供的糧草卻要掌握一個度,也就是一次提供六天的糧草份量,不能過多。
軍械方面也卡了些,鐵製兵器可以給,火器不給,另外就是不提供甲衣。
這自是防止布林尼食言拿到物資後掉頭再捅周軍一刀。
同時也是防止布林尼靠著周軍的“軍援”壯大起來尾大不掉。
在接見羅不藏和喇嘛阿雜裡時,王五向他們介紹了滿城現狀,鼓勵察哈爾人向滿洲人討回血債,同時表明自己已上書朝廷說明與察哈爾人會盟的重要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朝廷就會正式派遣使臣前來燕京與布林尼更換國書。
從此,布林尼不再是什麼滿洲人的察哈爾親王,而是整個蒙古的汗。
大汗!
當然,這完全是鬼話。
因為王五壓根沒有將此事上報武昌的洪化小朝廷,甚至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有將已攻佔燕京外城的訊息報上去,只說自己領軍北上奔襲燕京。
如果布林尼確定反清並攻打科爾沁,那下個月王五肯定要拿出國書和小皇帝聖旨來。
但,那只是提提筆的事。
夏國相這個大連襟能做得,王五這個小連襟自然也能做得。
王五的承諾和態度令羅不藏和阿雜裡相當滿意,為實現雙方合作的對等以及信任,暫定羅不藏留在周軍,張丹則與喇嘛阿雜裡一同返回布林尼處。
也就是互為人質的意思。
這一點不必捅破。
當下王五讓人將羅不藏和阿雜裡帶去享受豐盛大餐,結果二人出來時迎面撞上剛剛從城上吊下來的牛萬程同索額圖。
索額圖被太皇太后指名同自己一起同叛軍談,這讓牛萬程十分擔心自己的陰謀會被索額圖識破。
結果兩個正好出現的蒙古人讓牛萬程一直懸著的心當場落下,一度以為姓王的又猜到自己進城會說什麼,特意讓人假扮蒙古人好配合他。
但仔細想想不可能,姓王的那小子不可能真神到這地步,唯一的解釋是真有蒙古人投靠了這小子。
索額圖在看到羅不藏時眉頭立時緊鎖起來,康熙二年布林尼進京朝貢時是帶弟弟羅不藏一起來的,當時兄弟二人在覲見小皇帝時,索額圖作為侍衛就在邊上。
因此一眼就認出了羅不藏,但羅不藏沒有認出他來,在周軍安排下與索額圖等人擦肩而過。
望著遠去的羅不藏,索額圖心頭越發沉重,羅不藏的出現說明牛萬程說的是真的,蒙古人真背叛了大清。
這讓索額圖對議和實在沒有信心,因為蒙古人的背叛意味大清現在已是眾叛親離,至少燕京的朝廷現在已是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叛軍的頭領再愚蠢也知道痛打落水狗的道理,怎麼可能給大清苟延殘喘的機會呢。
談判從一開始就註定雙方不在一條線上,也不是一個量級。
除非南方的安親王嶽樂已經突破叛軍的阻攔逼近燕京,否則叛軍不可能輕易退讓妥協。
牛萬程想的沒那麼多,如吃了定心丸的他這會思考的是怎麼哄索額圖答應王老五的條件,王老五說的回扣是事後給呢,還是他自己先扣下。
二人踏進護國關帝廟內時,眼前滿是披甲執掛的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