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這樣。
微生物電池為了保證菌落能夠存活,能夠繁殖,就必須定時新增培養液。
陳浩的實驗資料時,按照自己製作的這塊微生物電池大小,每兩週新增一次培養液就比較適合。
此外,對投放食物,陳浩也有研究。
雖然電離菌的確可以分解大部分食物類的有機物,但是不同的有機物分解的產物不同,所得到了能量大小也不同。
陳浩的建議就是,如果未來電離菌微生物電池要推向市場,那麼實驗室可以開發高能量的液體或者是固體供給電離菌食用,這樣微生物電池才能夠規範化發展。
陳浩玩兒機可不是隨便玩兒玩兒,一不留神就玩兒了一篇關於電離菌應用的論文出來。
陳浩沒有閒著,開始進一步開發自己的電離菌微生物電池。
他和他的團隊將探測藉口裝在電池之中,並且和奇點生態有限公司取得聯絡,讓對方更新了系統。
這樣手機能夠直接看到電池的電量,在功能介面也會多一個電池管理選項。
進入電池管理選項後,上面會顯示菌落的存活率、活性、什麼時候可以投放食物,是麼時候需要投放培養液等等。
完成這一系列工作之後,陳浩正式向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室提交了自己的電離菌微生物手機電池專項實驗報告。
“浩哥!不錯啊!我們那天正在說什麼時候弄一個手機電池試試,沒有想到你自己就先弄了一個出來。”
“牛掰啊!浩哥!你居然自己把自己的手機給魔改了,這樣看來,你的小咪手機還要再戰三年啊!”
陳浩十分謙虛著說道:“華威手機都沒有晶片了,未來新手機的晶片說不準還沒有我這個小咪手機晶片好呢?只要奇點OS系統最佳化的好,我的手機再用三年沒有問題!”
莫璃那邊也有好訊息,十分詳盡的論文已經撰寫完畢。
資料完美,邏輯完美,結果完美。
給周瀟看了以後,周瀟覺得這篇論文這一次的重大發現獲得諾貝爾生物獎沒有任何懸念。
但是對已經變味了的諾貝爾獎,周瀟沒有任何興趣。
周瀟收購《生醫技術》雜誌以後,更沒有興趣將論文發表在西方的學術性週刊上。
周瀟對實驗室的高層說道:“我可以肯定地說,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我們實驗室取得的成就已經遠遠大於米國和歐洲人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未來我們所的研究論文,都不要自米國和歐洲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我們要將自己的學術性期刊打造成全球最知名的學術性期刊。要讓歐洲和米國的學者以在夏國發表學術性期刊為榮。”
周瀟的話大家都非常認同。
實驗小組對莫璃和陳浩的論文進行了最後的修改和審定,然後以《電離菌的培育及應用》為論文目錄在《生醫技術》上發表。
《生醫技術》的總編張勝收到這篇論文後十分驚喜。
他真心為實驗室感到高興。
張勝和實驗室的人通視屏電話。
“論文已經收到了你們可真牛!”
“哈哈,張主編,還等你稽核透過呢!”
張勝畢竟也是實驗室出來的,他無比遺憾地說道:“恨不能夠和你們在實驗室並肩作戰啊!”
莫璃說道:“勝哥,你的崗位也很重要,我們的論文都需要你稽核後透過呢。”
周瀟也對張勝寄予了無限厚望,說道:“張主編,你的任務可比實驗室要重大,《生醫技術》未來可是要超越《自然》和《細胞》的。”
張勝當然知道周瀟對《生醫技術》的厚望,不然也不會把自己放在滬市。
經過嚴格的審稿、排版。
《生醫技術》除了一起特刊,特刊的論文只有一篇,就是起源集團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室的《電離菌的培育及應用》。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