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周瀟仔細觀看,這才看到在晶片旁邊主機板的一個整合埠上有半個小指頭指甲蓋大小類似於電容器的東西,這裡面就是DNA硬碟。
那麼這塊硬碟的效能如何?
莫璃開始測試。
在大螢幕上顯示著DNA硬碟讀/寫/複製速度達到43803MB/s!
這個速度相當可怕了。
要知道現在主流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也不過500MB/s,這個速度完全可以和CPU交換資料,也就是剛剛莫璃說的,未來經過改良後能夠當做記憶體使用的主要原因。
莫璃身邊,聯合實驗室計算機和網路方面的技術人員說道:“這並不是DNA硬碟的最大讀寫速度,這個速度主要是受制於主機板和記憶體的速度,我們採用的是金士頓DDR43200,8Gx2記憶體條,該記憶體條最大的讀/寫/複製速度也不過44803MB/s而已。”
技術員說這話的時候相當驕傲。
因為現在測出來的速度並不是DNA硬碟的最大速度,這個速度是受制於記憶體的速度的。
計算機信心用過CPU再到記憶體,從記憶體再到DNA硬碟,這是有衰減的。
在有衰減的情況下能夠達到這個速度,相當可怕了!
這意味著使用者使用計算機開啟所有的記憶體都是秒開,意味著裝置的效能將會獲得極大的提升。
最誇張的還在後面。
莫璃說道:“小媛,開啟裝置管理,告訴大家DNA硬碟的容量是多少?”
“好的,主人。”小媛答應之後,大螢幕上顯示著DNA硬碟的容量——1EB。
意思就是1024TB!
這個數量直接將目前裝置能夠儲存的數量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目前普通個人電腦儲存資料的容量大多在1TB到2TB左右,手機等移動裝置上的儲存資料更是少得可憐,大部分在128GB到512GB之間,其中512GB更是少之又少。
大容量意味著使用者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拍更多的照片錄製更多的影片,下載更多的應用不用去刪除。
此外,大容量的硬碟對伺服器行業也是一件幸事,意味著個人雲盤和雲電腦能夠真正實現,不用擔心高成本和高能耗。
這對流蘇手機而言,是最大的幸事。
在使用高速4G、5G、或者連結WIFI的情況下,流蘇手機可以開啟雲電腦模式。
這樣,使用者手中的手機不過是一塊終端顯示屏而已,使用者要執行的計算和應用全部在雲端。
而云端的伺服器效能完全可以成為一臺高效能的電腦,這個電腦的效能將遠遠強於現階段世界上最強悍的手機。
生物儲存技術也有利於未來可穿戴裝置的發展。
可穿戴裝置現在大部分就是手機的附屬產物,嚴重依賴於手機,沒有獨立性。
要是儲存器體積小儲存內容多,對可穿戴裝置的發展絕對也是一種跨越。
此外,生物儲存裝置的發展,也算是曲線拯救夏國原本就不強的半導體產業了。
固態硬碟夏國的企業能夠做,這不算是什麼世界級難題。
但是夏國企業固態硬碟的技術比起西方企業還有較大的技術差距,速度沒有人家快,良品率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