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陽鄰桌的是來自於夏國科學院新材料研究院的陳教授。
陳教授是新材料方面的專家,他所在的團隊一直在研究新型的鋰電池,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幫助夏國儘快從新能源大國走向新能源強國。
但是非常可惜,無論是夏國還是歐洲以及米國在新能源的發展上,都遇到了嚴重的瓶頸。
鋰電池或者是其他新型新能源電池的電池密度衰減以及容量很難取得革命性的突破,這是目前新能源領域遇到的最大困境。
但是起源集團研發的微生物電池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陳教授也毫無意外地勾選了周瀟,陳教授在備註那一欄寫道:“周瀟所領導的團隊研發出的微生物電池,徹底改變了現有新能源領域遲遲無法取得突破的尷尬局面。
微生物電池的出現能夠讓夏國在幾年以後徹底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目前以微生物電池為基礎的電子消費產品以及汽車消費產品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放眼望去,會場幾乎所有的專家和教授都認真地勾選了周瀟,而且在備註那一欄註明了詳細的勾選理由。
勾選之後,會務人員將專家和學者們的材料收集起來。
緊接著是現場統計環節。
經過詳細的統計,與會的人員總共有五十人,周瀟獲得了整整五十票。
全票透過,這個數字在過去的初選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緊接著是專家和學者們的發言時間。
半導體和計算機領域的專家李教授說道:“我是學半導體出身的,這一輩子都在和半導體以及微電子打交道,前十年我在夏芯國際工作,這段時間我回到了學校教書育人,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夏國在半導體領域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強大差距。”
“我們想過很多的辦法,希望能夠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內趕上西方半導體的研發進度,但是非常可惜,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西方人的手中並且對我們全方位的封鎖,我們在半導體領域遲遲無法取得突破。
當別人的七奈米甚至五奈米技術都十分成熟時,我們成熟產品的技術大多數不過是六十五奈米,少數例如夏新國際才能能夠達到十二奈米,但是七奈米工藝我們依舊達到,更不要做到其成熟工藝。”
“但是周瀟所領導的團隊改變了夏國之一窘迫的局面,DNA儲存技術直接繞過了半導體技術,成為了最先進的儲存技術,未來DNA晶片可能也會被研發,如果周瀟的團隊研發出了DNA晶片,那麼下國在晶片和半導體領域被米國卡脖子的情況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該項技術為國家帶來的是每年萬億級別的外匯節約,這就是我推薦周瀟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理由!”
陳教授發言完畢之後,會議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