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2章 政工制度

經歷了“巨流河事件”之後,痛定思痛,張漢卿認真地總結了教訓。

他和韓麟春、蔣百里、姜登選等人深刻地探討了如何有效地掌握及約束部隊的思想動態,認為目前部隊擴張太快了,老奉系和人民軍系沒能夠有機地融合,令出多頭,各系降兵整改工作尚未能大張旗鼓動展開;一些官兵素質良莠不齊,山大王思想嚴重。

不把人民黨、人民軍內這些不和諧音符清除,遲早有一天還會出大事。最終達成一個結論: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強。

的確如此。當今世界,各國軍事家普遍認為,戰爭是有形戰力和無形戰力的綜合較量。

所謂有形戰力,由武器裝備和戰場設施構成——依靠科技強軍來實現;無形戰力,由參戰人員的思想、意志構成——依靠政治作戰來實現。因此,政治作戰歷來在戰爭中,都有其特殊的位置,其地位與作用也十分重要。

長期以來,人民軍依照張漢卿“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三分物力、七分精神”的原則,一向重視政治作戰,不僅將其作為平時的經常性工作,而且將其列為各項作戰計劃的重要內容。

例如在著名的“中衛改編”計劃中就制定有專門的政治部,並設計了其在政令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在建立武漢軍校時也將政治工作作為重要一環,逐漸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政工制度;在統一國家後也建立了獨立的總政治部,並安排人民黨內元老薑登選任總政治部主任,其職級與總參謀長平級等。

就是在各級黨組織裡設定政法委書記職務,明確地方黨委對地方軍隊、武警的雙重控制權等方法,都是對政工制度的一種摸索和實踐。

這次兵變的一個教訓就是軍中主官的許可權過大,政治部將如何限制理論上是自己上司的司令?根據政工制度,人民軍調動制度,事關軍隊的調動,除非軍事主官簽發和政治部主任附署方才有效,而參謀部則根據兩人的簽字發出調令,事後仍需將調令交政治部存檔。

而接收軍令的單位也需有軍事主官簽署、政治部主任的副署才可以下達部隊,否則這將是極大的政治錯誤,下屬軍隊不但有權拒絕,還可當場以叛國罪直接把他們拉下馬;就是在事後,也免不了上軍事法庭的命運。

在這種嚴格的制度下,除非所有主官都一齊叛變,否則即使任何一環有問題,軍隊都不會亂。

如果政治部主官拒絕副署怎麼辦?召開黨委會討論!

在緊急狀況下,以師級為例,師長、副師長、師政治部主任、師參謀長、師後勤部長是五位法定的黨委委員,以多數表決的方式,決定最終結論。但這個結論是要承擔政治後果的,將會在事後追究做這個緊急結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軍隊裡展開政治工作本是一項很好的制度,到張漢卿穿越前為止,無論是海峽兩岸的國共兩黨,均極為重視政戰制度的作用。像臺灣軍隊的政戰系統因其機構龐大、組織嚴密、任務明確、制度嚴格,素以“第四軍種”著稱即可見一般。

但是由於老奉軍部隊的許多舊式軍官視軍隊為私物,唯恐大權旁落,無不極盡其能阻止少帥插手改變其軍隊,對張漢卿屢次提出的政治整編陽奉陰違。

張漢卿對人民軍一系那是自成軍之日起即牢牢控制在手心,但對張作霖用老了的老將們卻無可奈何。張作霖面對少帥牢騷,雖然有心處置,但因為連年征戰,國內國際對奉系形勢大好,不敢在這當口激起兵變,影響大局,因此勉強維持這種不尷不尬的局面。

但是當這些軍官威脅到張作霖的執政基礎或者少帥的生命時,這是踐踏了老帥張作霖的底線,絕對是容忍不得。因此當政變結束的第二天,張漢卿重談舊事時,張作霖二話不說,即刻釋出命令:以人民軍為藍本,所有奉系軍隊全面整編;所有不服從、消極對待的軍官將被強制退役或調職!

有張作霖在,很多守舊的老奉系的將領們多年來一直間接(直接抵制的沒有了,湯玉麟就是下場)抵制政治部的工作,導致很多單位光有政治部的架子卻始終摸不到權力的門。有鑑於此,張作霖決定讓出權柄更重的軍委|主席職務於張漢卿。

這樣,和張漢卿“交情”不大的老奉系軍官可能對他所推出的這個決定不得不予以重視,也讓自己好做。而且以他的能力、和在新派軍官中無可爭議的地位,控制軍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在這次事變中,張漢卿高超的政治手腕又一次得到施展:用比人情更重要的叛變來順勢在軍中開展清洗,讓人不敢反抗他的政工制度;借吳俊升之手使人民黨以比較不“皿煮”的方式控制了國會,還讓人說不得他。

但是張漢卿不同意他的“讓賢”,反而開玩笑地說自己這個“官|二代”做得挺好,他可不想現在就站在第一線。父子倆開心的交談更拉進了兩人之間關於政治權力這個敏感的話題,儘管它曾令無數掌權者和接班人反目成仇、父子相殘。

經過審慎的醞釀,張漢卿於11月1日正式頒佈《人民軍政治工作綱領》。也從這一天,張漢卿正式以人民軍軍委常務副主席、接班人的身份開始全面掌握老帥的軍隊,標誌著新老兩位奉軍統領在軍權上全面交接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