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尋著聲音看去。
中方交流團的成員們集體扭頭,因為後面窗戶造成的逆光,使他們第一眼只看到光輝中有一個高大的身影。
當逐漸適應光線後,才看清那張臉——李志凡!
不少人都知道李志凡這次跟著出來只是觀摩,並沒有交流和表演的機會。
然而,此時他們看到李志凡,心中卻瞬間燃起了一團火,彷彿看到了希望。
對於李志凡那首原創作品,他們都知道,而他在機場麥克基裡的一首《給愛麗絲》,也已經在交流團內部傳遍,拍下來的影片更是在內部幾經傳閱。
包括陶季平在內的不少人都拍著額頭,怎麼把他給忘了?
李志凡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一步步走到前面,在陶季平的身邊停了下來。
“陶老師,讓我上吧!”
“你?”
陶季平清醒過來,趕忙問道,“你能行嗎?”
“沒問題!”
李志凡比了個OK的手勢,轉身朝著場中走去。
來到中居優鬥面前,俯視著這個比自己低了一個頭的傢伙,李志凡淡然一笑:“不介意我代表中方來一曲吧?”
中居優鬥一愣,很快笑道:“不介意,但你……必須遵守規則!”
他一個字一個字說的非常吃力,看來只是箇中文初學者。
“沒有問題,跟夜色相關的奏鳴曲嘛!絕對是原創!”
李志凡擺了擺手,一副“這很簡單,我很輕鬆”的表情。
中居優鬥這下聽不懂了,轉頭看向白琳婕,而白琳婕也盡職盡責的翻譯給他聽。
聽完後,他連連點頭:“Hi,Hi!”
幾個團員把孫霞勸下了場,空出鋼琴給李志凡。
鋼琴上還有孫霞未乾的淚漬,李志凡也沒管,就這麼彈了起來。
柔和的琴聲響起,李志凡閉著眼,後仰著身軀,雙手像是跳舞似得拂過琴鍵。
他要彈奏的這首鋼琴曲,是貝多芬的經典名作:《月光奏鳴曲》!
在另一個時空,很多人都學過一篇課文:在銀色的月光下,貝多芬聽到鋼琴聲從簡陋的茅屋中傳來,原來是他的樂迷,一個貧窮的盲女在彈奏,他深受感動,於是為盲女創作了此曲。
然而這首曲子的名字並非貝多芬所取,他只是在曲譜上標註了“幻想曲風格”,“月光”這個名字是貝多芬去世多年後,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在音樂的激發下靈感迸發,於月色中為樂曲起了這個名字。
嚴格來講,這並不是一首貼合“夜色”主題的作品,因為它是貝多芬在耳疾和失戀的情緒下,創作出的音樂。
但現場所有人都因題目而先入為主,再加上曲調悠揚婉轉,所以很自然的接受了這是一首“夜色”主題的作品,並且在其中找尋每一個屬於夜晚的元素。
《月光奏鳴曲》總共三個部分,李志凡彈奏的是第一樂章。
伴隨著李志凡的彈奏,所有融入其中的人都跟著遨遊在音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