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點。
選手們都畫好了妝,專業、業餘的青年、少兒四組,總共四十名選手,全部坐在了臺下左側前排。
十分鐘前,所有選手進行了抽籤。
李志凡今天可能真的要發,居然抽到了第八位出場。
算上他是專業青年組的第八名,這是註定八八大發啊!
“志凡!”
耳邊忽然傳來聲音,扭頭一看,是中居優鬥。
李志凡站起身,跨過幾個座位,來到走廊上:“來了?”
中居優鬥非常遺憾的說:“我沒有晉級十強,可惜不能和你在這裡一決高下了!”
“沒關係,以後有的是機會!”李志凡笑笑。
中居優鬥問道:“今天你準備彈奏什麼曲目?”
“根據一首華夏知名越劇曲目改編的鋼琴曲!”
李志凡說,“可能你在不經意間聽過相關的音樂片段!”
“不經意間……”
中居優鬥對華夏的音樂也有些許研究,如果是知名樂曲,那他應該是聽過,而不是不經意間聽過。
作為一箇中文初學者,乍一聽之下,中居優鬥根本沒辦法分辨“越劇曲目”和“樂曲”,下意識還以為是“音樂劇曲目”。
不過他的反應還算敏捷,也認為李志凡不可能循規蹈矩,如果不劍走偏鋒,那就不是李志凡的風格,當下問道:“你是不是自己做了改編?”
“是!”李志凡直接給出答案,“待會兒你就等著欣賞吧!”
他今天要彈得曲目,正是異時空家喻戶曉的經典曲目《梁祝》。
在這個時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依然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和《新白娘子傳奇》……呃,不對,是《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為華夏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
在相關音樂上,《梁山伯和祝英臺》衍生出來的音樂則非常多,也非常雜,每一個戲種都有不同的曲調,近現代以後,幾乎是每出一個影視作品,就有一首相關的音樂,有古風的、有流行的,還有RB西洋風格的,但卻沒有一首標誌性的《梁祝》音樂。
究其根本,是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陳剛和何佔豪兩位大師,也沒有那些協助創作的滬市音樂學院的教授們,所以沒有《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自然也就沒有衍生出來的各種改編版本。
好在那些戲曲還在,尤其是越劇、滬劇和崑曲的《梁山伯和祝英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大量的素材都是從這些戲曲中來的。
因此李志凡才能說,今天要彈奏的這首鋼琴曲,是根據華夏古典戲曲曲調改編,而非自創。
“那我就等著聽你今天的演奏!”
中居優鬥說,“你要加油!”
“謝謝!”李志凡笑笑。
正好這時現場導演過來安頓秩序,李志凡和中居優鬥暫時告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九點十分。
決賽錄製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