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無愛此生……”
琴聲停頓,李志凡低沉哼唱,“我認命!”
唱完了,屋內卻異常安靜,三人心裡各有滋味,都難以平靜。
這首《天意》是華仔最為經典的傳奇之一,也是他站在港樂舞臺上,拉開華仔時代的重要標誌。
當然,一首歌的成功離不開許多重要的因素,但最本質的詞和曲,都是經久不衰的神作。
從香江到臺灣,再到內地,從大眾主流到流行顛覆,再到到經典老歌,無數獎項印證了這首歌的成功,也印證了華仔個人的魅力。
就算時空斗轉,換到這個世界,也一樣能大放光彩。
廖峰雖然是個導演,但對音樂的敏感程度,不亞於一些優秀的製作人,這首歌短短几句歌詞,但卻直擊人心。
在聽的過程中,他的腦海裡不斷蹦出的電影片段,越發讓他深愛這首歌。
而此刻音樂停止,又想到了自己的從影之路,從最初扛著老舊機器的攝像師,再到名滿香江的大導演,這一路走來,他放棄了很多,包括家庭,愛情,甚至一些友情……
此時此刻李志凡唱的這首歌,讓他打心底找到了共鳴。
“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廖峰問道。
李志凡說:“天意!”
“天意?”廖峰呢喃道,眼神猛然發亮,“好名字,好歌!好,太好了……”
突然,他一把抓起桌上的電話,撥了幾個號打了出去。
不一會兒,對方接通了,廖峰幾乎是用喊的:“老陳,來我這兒,快……算了,我們直接過去,你把錄音棚準備好,我馬上要用,另外找幾個樂手!”
掛上電話,廖峰站起說:“走!去錄歌!”
李志凡一愣:“這麼急?”
“後期那邊已經開始剪輯昨天咱們拍的素材了!”廖峰說,“我們得抓緊時間錄出來,並且把這首歌作為插曲剪進去!”
看他急匆匆的樣子,李志凡苦笑搖頭:“好吧!”
說幹就幹,十幾分鍾後,三人來到了陳久久的音樂工作室。
同時,趙奕鐸和莫璜也被李志凡喊了過來,加上陳久久這邊的幾個樂手,大家立即埋頭扎進了工作中。
編曲肯定不能按著原版來,在陳久久和李志凡的一起琢磨下,重新編配了一版,開頭是鋼琴,然後陸續加入絃樂、鼓聲和吉他。
需要用到的樂器並不多,而且出來的感覺也比較沉穩,卻不失現代感。
李志凡將《天意》原本前奏那段鋼琴旋律,挪到了間奏,並且用軟體調出圓號、長號和大提琴的音色加以輔助,瞬間呈現出立體、宏偉的氣勢感。
製作到一半,謝榮華來了。
他這幾天一直在香江,本來打算明天就回臺灣的,不過目前看來,明天他是走不掉了。
而廖峰和雲天豪在謝榮華到來後,一塊兒起身告辭,他們還得回公司監督剪輯工作。
……
晚上。
伴奏製作出爐,李志凡第一次進棚錄製。
而這一次的演唱,他則拋棄了之前模仿華仔的聲音,而是用低沉的氣聲唱法,烘托出歌曲中那份無奈和掙扎。
錄音間外,謝榮華帶來了自己的電腦,一邊聽李志凡在裡面唱,一邊忙著自己的工作。
包括這首《天意》的版權登機、曲庫註冊等工作,全都由他一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