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1章、群魔亂舞!

夢幻工場。

新搭建完成的綠幕攝影棚,在投入使用之後,便進入了全封閉狀態。

全世界都知道李志凡在《阿凡達》,除了劇組人員以及跟這個專案相關的人外,沒有任何人知道《阿凡達》在哪裡拍。

在電影院看到的精彩又震撼的畫面,實際上在拍攝過程中,極其的逗比和好笑,不加特效真的感覺這些人就是一群神經病。

每個演員身上都穿有一套完整的捕捉裝置,可以捕捉演員的每一個動態,包括笑、哭、手舞足蹈等。

這一身的剝啄裝置也是極為精緻,乍一看就像是套了一身的亂七八糟電子配件。

但也正是如此,《阿凡達》的演員是可以重複利用的,一場戲最多時候不超過30個演員,那些人山人海的大場面,其實是利用特效技術複製而成的,只是電影院的觀眾根本看不出來。

如果是在國內拍,還可以利用人海戰術,招募更多的龍套演員來演。

但是好萊塢有公會把持,增加龍套演員的成本非常高,這也是美國電影為什麼拼命發展特效的緣故,因為這樣下來就可以在人工上省去一大筆錢。

一般的電影拍攝現場,要絕對的安靜,沒有人敢在拍攝時發出任何雜響,打擾導演的拍攝程序。

但是《阿凡達》的拍攝現場不一樣,因為這部電影全部都會是後期重新配音配樂,所以現場完全是一副自由市場的樣子,尤其是那幾個角色指導,演員一邊演,他們在一邊說,很大程度上幫助演員順利完成拍攝,避免了許多NG。

“OK,OK!大家一起跳動!”

李志凡大聲指揮著,甚至自己做著動作,“想想一下,你們是在騎在坐騎上,而且是在半空之中,所以每一個動作都要有漂浮感……”

“對,這幾位女演員做的太棒了,那邊幾個男演員,你們不要學女演員,她們要的是柔韌性,你們要的是剛毅性,拿出你們的肌肉來給我看一看!”

“好,不錯!這條過了!換一下組!”

《阿凡達》中大部分演員都是有舞蹈基礎的,甚至很多是直接從舞蹈院系請來的,而這部戲中有很多的動作鏡頭,其實跟舞蹈密不可分,且還有很多納美族人一起歡快舞蹈的戲份,這也是演員必須具備舞蹈動作的原因之一。

而選出來的女主角艾瑪·範寧雖然之前不會舞蹈,但這段時間也是一直在專業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訓練舞蹈技能。

甚至李志凡有時候也會親自給他做出指導,這讓範寧驚訝李志凡的舞蹈技術,恍然間她才想起,導演只是李志凡的副業,他的真正主業是一個音樂藝人,唱歌跳舞都很厲害。

在另一個世界,《阿凡達》的拍攝可謂是困難重重。

這個故事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年輕時候寫的故事,但可惜一直沒有計劃拍攝,直到他成名多年之後,才啟動了拍攝計劃,而這其中,因為技術問題,使得製作團隊完全成了科研團隊,研發出諸多後期特效上的新技術。

此外,電影拍攝的有用素材,一開始製作出來有十個多小時,後來經過大量的精簡和刪除,變成了四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