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的訊息真的是魚龍混雜,有知情人稱電影局已經介入調查,徐乾刷票房恐會被查出。
還有些公知從各個角度證明《那些年》是刷票房的。
但真實的情況其實是這樣的。
一大早,各大影院剛開門的時候就發現門口已經站著成千上百的影迷,即使天氣有些陰沉,依然抵擋不了他們購票的熱情。
“我要《那些年》兩張。”
“我要《那些年》三張。”
“我要《那些年》兩張。”
“我要《那些年》五張。”
“我要《那些年》二張。”
“我要《懂你》三張。”
……
十個買票的人裡幾乎有九個是購買《那些年》電影票的,剩下的一個才是買《懂你》的。
影院的老闆都震驚了:“《那些年》這麼受歡迎?”
“《懂你》根本就與《那些年》比不了呀,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什麼《那些年》電影票已經賣完了?”
當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排隊的影迷們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隨後就是懊惱:“竟然這麼快就賣完了,我應該早點來的。”
“太快了吧,我可是排隊排了好幾個小時了。”
影院的工作人員有些於心不忍,於是向影迷介紹道:“《那些年》賣完了,《懂你》還沒有賣完,《懂你》也是很好看的,大家考慮一下。”
“切,《懂你》根本就沒有《那些年》好看。”
“《懂你》根本就看不懂。”
“《懂你》根本就不知所云。”
“好吧,也只能買《懂你》消磨一下時間了。”
“看來明天要早點來排隊了,《那些年》可不能錯過。”
…………
影院的工作人員懵逼了,《懂你》這麼不受人待見,它不是號稱今年最受人歡迎的“親情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