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耿南仲的彈劾,王黼捂著屁股咬著牙閉上了嘴。
歷史證明,像誰的屁股撅到了誰的頭上、或者誰不小心捅到了誰的屁股這種官司,趙佶是不接的。
不僅不接,還很反感。
他耿南仲可以不顧官家的反感,但我王黼卻不能不顧。
好!這個虧我認了,但這仇也算結下了!
王黼憤恨的看了一眼趙桓,好像趙桓跟他有殺父之仇似的。
他完全忽略了這件的事的起因在他。
果然,趙佶聽了耿南仲的話,立馬一臉的厭惡。
“好了!都不是故意的,因為一點小事就彈劾來彈劾去,你們不要臉朝廷還要臉!”
“耿南仲退下!王黼,你想問什麼?”
趙佶一提醒,王黼立刻帶著三分怒氣向趙桓質問道:“臣想問的是,軍法如山,太子殿下身為三軍統帥,奉命征討河北,既然沒有陛下的詔命,為何此刻不在軍中反而在朝堂上?”
王黼一邊說,一邊還向童貫和高俅等人使著眼色。
如今朱勔不在朝中,彈劾趙桓的主力就剩下這兩人了,其他人分量未免輕了些。
“臣等同問!”
童貫和高俅同時出列道。
不過他們刻意與趙桓拉開了距離。
開玩笑!趙桓剛剛那一下,兩人到現在還感同身受,誰還敢故意招惹。
“臣等同問”四個字,已經是他們現在所能做到的極致了。
至於趙桓回京帶給他們的喜悅,已經變成了隱隱的忌憚。
聽了王黼的話,趙佶和滿朝文武也都看向趙桓,顯然這也正是他們此刻最想知道的事。
趙桓用眼睛的餘光看了看周圍求知似渴的眼神,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兒臣回京,主要是思念父皇……”
“陛下!臣彈劾太子藐視軍法,怯懦誤國!”
王黼立刻搶著慷慨陳詞。
“身為統帥擅離三軍,無召而回京,分明是畏懼敵軍勢大,反而拿思念陛下做藉口!如此做派,心裡沒有三軍將士、沒有國家、沒有大局、更沒有殷切盼望的君父,實在讓臣等痛心!況且此事放在我大宋,歷來無論是誰都只有流放一條路!臣覺得太子殿下應該居中反省,直到能勝任太子之位才能出宮!”
擦!竟然被奸臣嫌棄了!
趙桓翻翻眼看了看王黼,心裡像吃了一萬隻蒼蠅。
恰似被一個醜八怪指著鼻子罵自己丑。
王黼再次向童貫和高俅使了個眼色。
但這次不靈了。
收到了王黼的眼色,童貫猶豫不決,高俅則盯著趙佶裝作沒看見。
王黼咬牙憤恨。
這兩個傢伙,又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童貫和高俅其實是各有各的顧慮。
童貫的立場向來不堅定,他心裡還是更多的參考官家的意見,官家不厭惡趙桓,他就不會像梁師成和楊楊戩那樣與趙桓死鬥。
高俅則是在趙桓手裡吃過虧的人,如今趙桓手裡還有他高俅的效忠書,他不可能直接與趙桓面對面激烈交鋒。
王黼慷慨陳詞竟然沒有人應和,不禁又氣又尷尬。
惡狠狠一回頭,群臣中才有幾個人說了句“臣等附議”!
眾臣一看,嗯,都是王黼的部下。
不過王黼上位還沒多久,這幾個部下的職位都是清一色的不夠看,沒一個上三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