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趙桓的話,眾人不禁陷入沉思。
這一場辯論,趙桓已經是好定好了基調,那就是——什麼都可以說,但必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也就是說,趙桓用道理駁斥了他們的主張,他們要向駁斥回去同樣也要講道理。
對趙桓用撒潑打滾那一套滾刀肉的方式,是無效的。
所以,趙桓說他們“會把大宋江山弄得面目全非”,他們一時之間竟然無法駁斥。
因為這是事實啊!亙古不變的事實!
任何一個官員到任,尤其是有才能的官員到任,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推翻前任留下的那一攤子事。
我要行使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自己的轄地,基本沒有人會願意做前任的影子。
為什麼“蕭歸曹隨”會成為千古美談?
就因為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啊!
如果都能做到蕭規曹隨,曹參又怎麼會被後人推崇?
所以世間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趙桓所說的“把江山弄得面目全非”!
這是事實,自然無法反駁。
況且,好像官家還沒有把話說完,他們也沒必要急著反駁。
只聽趙桓繼續說道:
“剛才所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所有的官員都是賢能之士。”
“但可能嗎?天下官員稱的上賢能的,十個裡面能有一兩個,就算得上是堯舜之治了!有多少人私心作祟、假公濟私、中飽私囊,你們應當比朕更清楚!”
“千里為官只為錢!不止很多官員說過,朕也聽過!”
“你們告訴朕,有哪個在官位上的時候沒有私心?”
“一定都有!只不過是多是少的問題!”
“朕也相信,你們中的大多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剋制住私心,但朕不相信你們能做到沒有私心!”
“王安石和歐陽修這樣的賢能之士都能把江山搞得面目全非,你們又會把大宋江山弄成什麼樣子?”
“在我之前,大宋沒有誅殺過士大夫,但我大宋超過盛唐了嗎?超過強漢了嗎?”
“差遠了!”
“大宋的吏治向來**,大宋的禁軍向來軟弱無能!”
“別嫌朕說話難聽,這也只是實事求是。如果有誰願意要做一個大公無私的官員,朕一定會重用他!只要他能做得到,這甚至可以給他‘聖者’的名號!”
“有人要反駁朕嗎?”
趙桓又掃視眾人一眼,所有在職官員全都眼觀鼻、鼻觀心,莫不作聲。
所有太學生更是無話可說——若是說“今後我一定會做一個大公無私的官員”這種話,那就太顯得稚嫩了。
所以他們沒話說。
趙桓又道:“所以朕的用人準則,絕對不可能是‘用人以賢’,但也絕對不會摒棄賢者!”
“朕用人,先把人分為能者、德者、忠者、勇者!”
“能者做事,是我大宋官員的基石,但能者絕對不會獨掌大權。”
“能掌控我大宋江山權柄的人,必須得是德行足夠的人,必須得是真正為大宋江山千秋萬代嘔心瀝血的人,必須要先把自己忘掉!”
“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朕願意空位以待,願意自己受累,也絕不會妥協——朕這麼做,才是真真切切為了我大宋江山!”
“至於忠者,朕會把他們放在關鍵位置,比如軍統司、禁軍!”
“這樣的崗位,忠誠最重要!一旦沒有了忠誠,大宋整個江山都可能被顛覆,朕賭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