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兒說的這些朕都能理解,但也知道會有一些特殊情況,但朝廷的制度也不是擺設,做事該有章法才對,如果嫌親兵不夠,可以向朝廷申請增加人數,城牆太矮擋不住船隻進攻,也可以向朝廷提出增高城牆,但凡有特殊情報,朝廷也會酌情考慮,朕也會特批,可他鎮守江夏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向朝廷提出任何申請,這就麼擅自增加人數,擅自修高城牆,一定要搞特殊,讓朕怎麼能視而不見,又怎麼去規範別的大將、別的城池?個個都像他那樣,那朝廷制度還有什麼意義?”
李世民一時啞口無聲,父皇說到了關鍵之處,屈突通沒有向朝廷申請而擅自做主了。
李世民咬了一下嘴唇道:“孩兒願意擔保屈突將軍?”
李淵不滿地瞥了兒子一眼,冷冷道:“朕並沒有說要懲處他,朕也相信他和段德操不一樣,只是考慮屈突通在江夏的時間太長,對他自己也不利,給他換個地方,對朝廷對他自己都有好處。”
李世民聽到父皇提到了段德操,就知道父皇已經動了疑心,有點言不由衷,他不由暗暗嘆了口氣,“那父皇準備將他調去何處?”
“朕想讓他出任右衛大將軍,至於接任他的主將可以由皇兒推薦。”
李世民也是一個極為倔強之人,他心裡很清楚屈突通坐鎮江夏的重要性,但似乎父皇並不理解,他決定最後再勸說一次父皇。
“父皇,我們既然要發動東征之戰,兒臣覺得在這個關鍵時候換將是不是風險太大,有屈突通坐鎮江夏,可保江夏無恙,坐鎮江夏他是最為合適,將他調走只會給隋軍創造進攻江夏的機會,請父皇三思!”
李淵的語氣更加不滿了,“東征是孝恭在豫章郡發動攻勢,和江夏郡相距甚遠,東征和屈突通無關,談不上什麼臨陣換將,而且我大唐名將輩出,江夏也並不是非要依仗屈突通一人,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你再推薦一名大將鎮守江夏吧!”
李淵說到最後,語氣明顯有點不高興了,李世民見已經無法挽回,只得萬般無奈道:“那就讓兒臣去坐鎮江夏。”
“不行!朕前天已經和你談過了,你的任務是滅掉王世充,既然你這麼相信屈突通,那就讓屈突通來做你的副將,江夏那邊你另推薦他人。”
“父皇覺得右武衛將軍盛彥師如何?”
李淵搖了搖頭,“或許是朕沒有說清楚,朕的意思是儘量用宗室子弟。”
李世民低頭沉思片刻道:“右千牛衛大將軍李道玄,父皇覺得如何?”
李淵還是搖了搖頭,“他只有十七歲,太年輕了,衝鋒打仗還可以,可坐鎮一方,他無論資歷還閱歷都遠遠不足,再考慮別人吧!”
李世民感覺到父皇心中已經有人選了,讓自己推薦不過是說說罷了,他只得垂手問道:“父皇有更好的人選建議嗎?”
李淵微微一笑,“朕考慮讓柴紹去坐鎮太原,你的神符三叔轉去坐鎮江夏,他老成持重,為人謹慎,朕覺得倒是一個不錯的決定,皇兒覺得呢?”
李世民低頭半晌不語,儘管柴紹和大哥關係親密,可他寧願讓柴紹坐鎮江夏,至少柴紹精明能幹,善於變通,而堂叔李神符說得好聽是老成穩重,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太平庸了。
“怎麼,皇兒覺得這個決定不妥嗎?”李淵拉長了聲音問道。
李世民抬頭看了一眼父皇,只見父皇銳利的目光裡充滿決斷和不容抗拒,李世民只得低聲道:“兒臣沒有意見!”
“那就這樣決定了,由你神符三叔坐鎮江夏。”
當天下午,李淵下達了旨意,調江夏總管屈突通為右衛大將軍,賜柱國,改封李神符為江夏郡王,同時出任荊北大都督,統領江夏、襄陽、安陸、義陽、漢東、永安、舂陵等七郡六萬兵馬,坐鎮江夏。
這個任命離李元吉抓捕屈突通下獄審查的目標尚遠,令李元吉心中著實惱火,但他知道這是二哥李世民在背後力保屈突通的結果,儘管心中惱火,卻又無可奈何,他只得繼續等待機會,一定要將屈突兄弟置於死地,方才洩他心頭之恨。
但無論如何,屈突通被調走,順利兌現了房玄齡的反間之計。
此時,江淮上空的風雲已經開始激盪起來,杜伏威的再次出現將給蘄春郡帶來一場巨大的兵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