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綜只覺愧對小廝,幾次懇求鄭妃,著其歸返,母妃只道父皇親下旨令,不可違之。
趙璃那日雖未被梁帝責罰,回府後趙平罰其跪堂思過,直跪得膝節青腫才自罷休。
後之因西牆修砌完好,二人雖時常奔過來瞧看,可身小人微,無力為之。
漸而忘卻此等經歷,直至今日,趙璃突思出宮之法,引言套蕭綜憶語,果然蕭綜未曾忘卻,竟記得這般透徹。
蕭綜言罷只道時光荏苒,再沒了幼初的不思不慮,天真爛漫了。
趙璃得其真言,也頗為感嘆,二人又飲了幾口,膳罷之後趙璃作別回苑休歇,蕭綜欲親身相送,趙璃拒之,兀自一人遠離皇所而去,拐過琉瓦壁牆,回首見皇所前已無人煙,扭步轉變行向,直往西而去,身置西盡之牆,見牆高寬縱,不知何處曾於十幾年前被人砌過。
拼力回憶,可載數實多,無從思來,瞧四下無人,突縱身一躍,飛步至牆,立於琉璃青瓦,定睛顧看,牆下亂石雜草甚多,林蔭密佈,灰藤纏繞,各處皆一般模樣,再無了往日痕跡。
趙璃暗思若蕭綜立牆,或會得知一二,然自知蕭綜對己有意,得知己欲私自偷出宮外,怎可情願助己。
於是損消雜念,索性飛於牆內,撥草繞林,四處探尋昔日密洞。
事事不能盡如人願,趙璃尋了半日,竟無絲微成效。
出宮之心漸盛,不肯輕易作棄,不顧肚中飢餓,竭力探尋,天時已慕,紫雲苑婢侍見趙璃未曾歸返,出苑尋找,半日間不見身影,各處宮殿之外皆未發覺一影。
慌急一時,又不敢驚動御軍,於是續自尋找,幾位宮婢幾處奔落,四處探人,此舉驚動了皇所之內的蕭綜,蕭綜拉住宮婢衣衫,問其何故這般慌張,宮婢自知瞞他不住,便將實情道出,直言郡主自出苑之後半日未回。
蕭綜忽憶及午時情景,趙璃託詞回苑休歇,卻並未回返苑內,疑之究竟去了何處,思及種種異常,忽生一念,疾步往西奔去。
趙璃西牆外尋了甚久,只覺三面高山,徒身上山絕無可能,須尋得昔日密洞方可悄然逃失。
衣衫一處破損,臉上些許雜葉,行至一處石牆,只覺此石牆紋路頗深,苔蘚比之它處更顯老化,牆石黝黑,心中一喜,別開前方枝葉,尋了進去,再探了稍會,果見洞形,旁周枝繁葉茂,若未定目細看,絕難發覺。
心下一喜,決意明日探洞出宮瞧路,回身仰望天色,見天色慕暗,心覺不好,快步出了亂草之外,尋一空處飛身扶牆而入,入得宮牆之內,抹除髮間碎草,肅理衣裝後邁步回返。
旁經花圃處見遠處蕭綜朝此處奔來,心提嗓眼後平然定心,遠處蕭綜瞧到趙璃身影,步子加快,近身關切道:“璃兒,你去了何處?這麼久未歸苑裡。”
趙璃轉眸回道:“本欲回返,只是許久未曾出來,多走了幾步罷了。”
蕭綜見其無恙,定下心來,二人一同回苑,到了苑口時,蕭綜目送趙璃回苑,轉首欲返,忽覺疑怪,回身定睛瞧去,眉紋漸皺,臉色微變,舉定不安。
趙璃回所後直回了閨屋,隨意叫了些素膳,用完後婢侍收拾一番後出了寢門,趙璃見門關上,躺下回思日仄尋洞,腦中幼時洞中情形此起彼伏,宮外山林模影,林間稚聲垂耳,揮之不去的妙時,訴說不盡的童趣。
這般懶思,竟進入了夢內。
宮城之西,皇所之中,蕭綜自尋了趙璃回來,覺其衣裝不潔,各處稍帶灰草,見趙璃似是心中藏事,也不細問,日間因午間洽談兒時出宮嬉玩之事,覺其應是去了西牆處,或欲尋出宮之法,憑藉一身武藝扶牆入得牆外,尋了半日的密洞,才致衣衫有泥。
決意明日訪苑求證此事,躺身於榻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