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說:“小兄弟,我相信你也會找到你孃的。對了,小兄弟,你以前是不是也讀過書。”
小三子點點頭:“我娘也和大娘一樣,是個才女,五歲,我娘便教我讀書寫字。到我十歲時,我便能作詩寫對。我娘說過,要我學當今朝廷大學士解縉一樣,有七步成詩的才能。”
解縉的來歷講解:“在洪武三十五年,解縉被朱元璋罷官,隱士十年,後永樂開元,解縉被朱逮重用。解縉是明朝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之間的一位奇才,建立大明永樂王朝,他是功成名就,大明永樂年間,右春坊大學士解縉率領三千多文官墨客,歷四年,完成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浩瀚的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編撰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成為明朝一代名人。”
王青青說:“解縉是當今朝朝廷大才子,你能學他,自然是好樣的。”
小三子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去南京看看這位大學士,聽說他文才好,人也好,為百姓申個不少冤案。”
“是的!我們百姓一聽到他,都會起敬,他有如包青天一樣,不怕權勢。”
“對了,古大嫂,都黃昏了,那古大叔怎麼還不回來的。”
王青青說:“有可能今天他不回來了。”
小三子一怔:“為什麼。”
王青青笑說:“正常!有時候走得遠了,在深山打獵,經常在深山老林中風餐露宿,有時長達半個月沒回家,一直在山裡追蹤野獸的行蹤呢?”
“古大嫂!難道你不擔心大叔嗎?”
“這有什麼好擔心的,有時他還在野獸出沒的深谷大澗邊升起一堆篝火呢?打獵嘛!本來就要經得起風險,才能活下來。”
小三子說:“哦!原來在深山打獵是這樣,我明白了,就我和我娘在湖中捕魚一樣,處處都藏有危險,但為了生活,危險也要去。”
王青青點點頭:“不過!我怎麼看你都不像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你年紀小小,就能明白其中這麼的道理了。”
小三子說:“我也是被生活所逼才懂的,這一年來,我在外面乞食,風餐露宿,每每都是死裡逃生。”
王青青笑說:“看來你是被生活生死所逼,才能從小小年紀就明白了大人未必明白的事。”
“明白又能怎樣,要不是大嫂你,我恐怕已經餓死了,有時候我真的有不想活的念頭!”
王青青說:“小兄弟,話不能這樣說,也不能這樣想,其實我們有時候都會碰到困難,正所謂因禍得福,往往就是這樣,你應該為自己活著,而感到慶幸才是。”
“多謝大嫂點明。”
“王青青笑了,好啦!小兄弟我見你也累了,我帶你先入房休息吧?”
“是!古大嫂,那我先回房了。”
“這晚,小三子在迷糊糊中睡著了。”
小三子在這戶獵人家住下了,這裡不遠處還有個小山村,也只有七、八戶人家,全都是靠打獵、砍柴為生,同時也在自己的家門口或屋旁種一些蔬菜。
清晨明媚,王青青到廚房裡升火,掏米煮飯了,還切了一些醃肉,拌上辣椒,一塊放在飯面上去蒸。辣椒可以卸寒,一般深山裡的人都喜歡食用。
不一會,飯萊煮好了,端上桌面,小三子聞到飯香,也起來不好意思說:“大嫂,我睡過頭了。”
王青青笑說:“你昨天太累了,睡一會也是正常,快吃飯吧?我幫你準備好乾糧了,你在路上也可以吃。”
小三子大喜:“多謝大嫂。”
“小兄弟,別客氣,對了,小兄弟,昨天晚上我忘了問你什麼名了。”
“哦!我叫小三子。”
王青青一怔:“小三子,你姓什麼。”
“我!我娘從小就叫我小三子,我真實姓名,我也不知道,我娘說我們仇家多,不能告訴我,說等我長大之後再告訴我。”
“哦!原來這樣,小三子,路上一個人要小心,別輕易相信人,這些乾糧夠你吃上半個月的了。”
“大嫂,你對我太好了,以後我一定會報答你的大恩。”
王青青看著小三子,一夜相處,讓她心中的天生母愛頓生,語重心長的說:“小三子,江湖路上多保重,以後一切都得靠自己,別輕易相信別人,如果你找不到你娘。就回我這裡,我這裡也是你家,知道嗎?”
小三子感動了,改口說:“大娘,如果你不嫌棄我是個乞兒,從此我便是你兒子。大娘在上,請受孩兒一拜。”
王青青喜笑顏開:“小三子,快起來。”
“是!大娘!”
王青青說:“小三子,你比我女兒大兩歲,以後她就是你妹了。”
“小三子大喜,大娘,等我長大後,我一定幫你把妹妹找回來,只是不知妹妹叫什麼。”
“哦!她現在跟我姓,叫王嫣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