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面對這三人,他依舊可以輕鬆應對自如,甚至還能順帶觀察一下百里羨川的戰鬥方式。
兩人已經四年沒見,第一次見面時,吳夢初已經感悟到屬於自己的劍道,而百里羨川還在斬欲階段,所以百里羨川一劍便被其擊敗。
都是相隔三日,如隔三秋,更何況還是四年之久。
從百里羨川的劍中,吳夢初知道他也已經感悟到了屬於自己的劍道,所以很在意他的劍道是什麼樣子的。
所謂修劍者,簡單來說就是練劍的,往高了說,那就是憑意而戰的人。
修劍者不同與其他修煉者,修劍者不用靈力與靈氣戰鬥,而是依靠對劍的感悟來戰鬥。
如果是煉氣者,或是煉體者,再或是修靈者,實力的高低往往都是依靠修為的高低來區分。比如化地境一星的實力想要擊敗化地境十星的敵人,的確很難,除非運氣始終在你這邊。
而修劍者不同,他們依靠的是對劍的領悟,對於一般武道來說,人劍合一是最高的境界了,再高一點,那就是無劍視為有劍。
然而修劍者不同,若想成為一名真正的修劍者,就必須感悟出屬於自己的劍道,然後就是證道。
在修劍者中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劍道之下為有,劍道之上為無,欲修劍道,便要化有為無。
而在此之前,還需要修煉出劍氣,再領悟劍意,接著悟出劍心,然後便是最為重要的劍魂。
擁有了劍魂之後,那便是尋找屬於自己的劍道,簡單來說為什麼要揮劍,一把劍揮擊的時候,沒有目標,那也僅僅只是一把劍。
就好像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信仰,渾渾噩噩沒有牽掛,那就如同一具行屍走肉一般。
而在尋找自己的劍道之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斬斷七情六慾,俗稱為斬欲。
這裡的斬欲並不是指出家當和尚,拋卻男歡女愛,拋卻世俗牽掛,拋卻酒醉金迷,而是放空思想,拋卻雜念。
欲修劍道,必先斬六慾,斷七情,脫八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人有六慾,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生、死、耳、目、口、鼻為六慾。
人又有七情,喜、怒、憂、懼、愛、憎、欲。
人又分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
一旦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劍道,便可一劍斷七情,斬六慾,脫八苦。
劍道簡單來說,就是揮劍的目的,有些為拯救天下蒼生,有些人為擁有所有,也有人享受殺戮快感。
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劍道,有些人揮劍至柔至善,或是至剛至惡,而吳夢初的劍道就屬於至剛這一型別的。
但尋找到劍道並不是結束,只能說是另一個開始,因為還要證道,再來就是化身為道,那時候斬無不斷之物。
而道之後就是無有。
百里羨川所感悟的劍道,被他自稱為“無有劍道”,此無有非劍之無有,而是一種態度,也可以說是揮劍的目的。
他揮劍的目的並不是拯救或是殺戮,因為他的劍即可斬善,也可屠惡,在他的劍下無不斷之物。
而吳夢初不同,他的劍有種霸氣,有點兒爭強好勝的感覺,僅此而已。
所以這也就是百里羨川看他揮劍時,有一種孤獨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孤獨一擲的英雄一樣,必須一直保持勝利。
英雄的戰鬥往往來說,是最殘酷的,因為只有一直勝利,才能保持英雄的稱號,而一旦戰敗,必定會被人抓住把柄。
而現在的吳夢初雖不是英雄,但是卻要像英雄一樣戰鬥之死,可也就是百里羨川會說他的劍很孤獨。
而這也是吳夢初所感悟出的劍道的最大缺陷。
吳夢初感悟出劍道多年,隨著見到越來越熟練,也漸漸地進入了證道的階段,可以說是半步踏入證道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