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見果名,對於姜敏儀而言是水到渠成;但是意外的是,紫薇大世界與武域相合之後的一番奇妙感受。
在武域與紫薇大世界逐漸融合的過程之中,氣運漸漸相通,姜敏儀自己,與其弟子代思炆,名入天地人碑文,亦屬水到渠成。
但是當武域真正定位,納入紫薇大世界的序列,似乎正反相合,反而產生了奇妙的變化。
姜敏儀心中明悟——
此身顯隱,盡在自己一念之間。
簡而言之,目前的姜敏儀,是在「本身與武域融為一體」的狀態;她感應分明,其實她領悟寂滅果這回事,只要自己立刻退藏入武域,而非回返紫薇大世界,那麼此事對於紫薇大世界而言依舊是「退藏之秘」,同樣可以起到解四十九年之厄的作用。
只是如魏清綺等人的出界,是自心元本洲而出;但二三十載後姜敏儀的「出界」,卻是自武域中出。
看上去融合之後的武域,反而是更加獨立了;可這無礙於從根本上而言,武域得到紫薇大世界的支援,愈來愈多、愈來愈厚的事實。
姜敏儀心念一動,本人已退入武域之中。
完成這一番大造化之後,尚有許多事情等著她去做。
赤界,心元識海之內。
荊柯負手而立,默然以對。
此時此刻,在他的面前,心元識海中的景象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星辰之影,舉目望去是一目瞭然,不過二百之數有餘,匯聚在心元識海最中央、縱橫不過數十里的範圍內,猶如一個精妙的點綴。
而整個心元識海內最顯眼的存在,卻是一個彷彿佔據半界大小的「太陽」,明光爍爍,幽深難測。其規模之龐大,躍動之騰湧,升降浮沉之動人,一望就令人心中生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愜意感和滿足感。
除此之外,在荊柯面前十餘丈之外,立著七尊塑像;相貌都是荊柯自己,神氣綿綿,道境修為,含義氣運深邃豐滿。
輕易可以辨出,這不再是「徒有其表」,而是真正的本身像競合之影。
荊柯本是心志極其堅凝之人。
其實道基資質出眾者,十有八九都是意志堅定之輩;但是荊柯又與眾不同,對於修道之事中劇烈的變化,他好像天然就有一種澹薄和隔離,彷彿本心如如不動。
但是這一百二十年修道,卻對荊柯感悟深刻,心意數變。
在著手完成這最後一關之時,他本來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的;但是一開始的經驗,卻覺得此事遠遠較自己想象中容易。自己預留的三百年最終期限,只用去了不到十分之一,就藉助原採自隱宗的一門「還真定法」推演出觀想之道,凝練出自己的第一尊未來法身。
可是仔細觀看感悟,荊柯卻總覺得自己的「凝練成果」,缺少了什麼。
其後數度嘗試,都是大同小異;看上去是圓滿境界的道境本身像,但冥冥中心意堅定,總是有一絲欠缺。
時至今日,成法之數為七,但沒有一個是荊柯最終滿意的。
反覆心念朔回,不知道最終的問題出現在何處。
看起來這「必然能成」之事,似乎也沒有那麼簡單。
就在此時,心元識海中忽然發生變化!
三道明顯的律動,忽然呈現。
須知心元識海之中一切諸相資糧,本是紫薇大世界亡故照影而來;而紫薇大世界中亡故之人,數量之大,可謂無時不有,其實也並不值得驚奇。
但是此時呈現的律動,卻異常顯赫,若虛若實之間,律動如潮,顯化的「星影」規模也是極巨,較之現存二百餘星辰中最大的一顆,明顯還要大上不少
。
荊柯定睛細望,其上浮現的照影,卻是三個既熟悉又陌生、又隱隱帶著模湖感的人物照影。
這「競合之影」品質幾乎不亞於被南宮伯玉等人取用的最上乘照影,但是荊柯偏偏心中明白,若是有人直接取用,定然不成。
這是……
為了成為萬化歸一之後的「資糧」準備的!
此念方生,三道規模極宏的照影,立刻冰消雪融,投入到了巨大的「太陽」之內。
須臾之後,其中幽芒妙影,深邃博大而圓滿的氣韻,陡然又提升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