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太師最終以華幼美身患惡疾,難以治癒為由退掉了她的親事,那董玉錦表示願意等,可太師態度堅決,只能作罷。
老太太李氏回來後就大病了一場,其他人得知華幼美得病,不免唏噓,想起她已出去大半年了,估計是早就生病了,有心要去看望卻被太師拒絕了。
而溫氏董氏作為嫂子,更要關心小姑子,提議往華幼美住的地方送東西也被拒絕,慢慢的品出味道,懷疑華幼美做了錯事,被太師放棄了,就不敢再提了。
外面慢慢傳出華家嫡女要出嫁時,得了惡疾,被送到外地療養去了。
女兒做出這等醜事,不但老太太病了,太師也情緒低落了好一陣,自責是不是對孩子教育不夠,又把關注的重點落在第三代身上。
作為嫡長女明月的表現讓太師很滿意,有了隨時可以進宮翻閱典籍的令牌,明月並不是經常去,要求太師給她請了先生習武,還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學習。
雖然是一群小不點,可有明月做榜樣學習氣氛挺濃的,兒孫們上進太師很欣慰。
老太太的病在兩個兒媳的伺候精心照顧下慢慢痊癒了,及至看見女兒生的那個女孩,如今的二房庶女華皎月,不錯,女主名字沒變。
孩子雖小,模樣活脫脫又一個華幼美,比她眉心多了一顆胭脂痣,更添了一番風韻,自此李氏把一片愛女之情寄託在她身上,直接要求把華皎月抱到身邊,親自教養。
黃姨娘好容易得了個女兒,雖不是親生的,可這孩子親孃已死才出生就抱到她身邊養了,只要她視若己出,孩子將來定會孝敬她的,便百般照料。
沒想到,老太太要從中截胡把孩子抱走,可惜她人微言輕不敢多言,倒是明月開口了。
“祖母若喜歡妹妹,就讓黃姨娘常常抱來請安,您也上年紀了又大病一場,哪有精力照顧這麼小的孩子。”
這話有理有據連李氏也無法反駁,一場病,她的確感覺大不如前了,幾個月的孩子的確不好照顧。
黃姨娘忙道,“老太太喜歡三姑娘是她的福氣,奴婢一定精心照料,日後常常抱來給老太太請安。”
小孩子長得飛快,眨眼又過了三年,明月領著弟弟妹妹們學文習武,華府每天都挺熱鬧。
這其中並不包括華皎月,她已能走會說,雖是庶女可有老太太疼愛,吃穿用度並不比嫡女差。
黃姨娘暗暗高興,滿府上下就她的女兒是庶出,好在府里老爺老太太開明並不曾打壓庶出,自己抱養的閨女出落的花容月貌,尤其和華幼美極為相似,有老太太看著將來必定有好前程。
幾乎日日送她來陪伴老太太,有時老太太會留皎月住下,身邊伺候的人知道老太太疼愛庶出的三小姐,並不敢怠慢。
華皎月雖年幼也知道討好老太太,常常天不亮就跑過來請安,平常更是撿老太太喜歡的話,哄著。
每每看見她那張臉,李氏就覺得在身邊盡孝的是自己的幼女華幼美,欣慰又心酸。
思女之情一日更勝一日,終於忍不住向太師求情,“老爺,一晃三年過去,是不是該讓幼美回來了。”
太師一頓,“她在莊上好好的接回來做什麼。”
李氏未語淚先流,“我知道孩子做錯事了,可她也受到懲罰了,難道你要讓她這輩子在那莊上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