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華山隸屬東瀚國京兆府。“華山論劍”五年一次,齊聚天下好手,南雍、東瀚、北契、西羌均有頂尖高手參加。大理、吐蕃邊陲小國也有豪傑之士踴躍參與。
弘泉大師乃方外之人,平時參禪說法、徜徉棋弈、繪畫之中,武功雖已化臻,但很少參加世俗中的比武。
三年前江湖同道推舉墨天宇、慕容白前來靈隱寺邀請弘泉大師參加“華山論劍”,弘泉大師一開始拒絕,後來拗不過二人,但是講好,如果南雍有人獲得“四絕”之一,弘泉大師就不再登臺。
哪知道南雍參加“華山論劍”的武林人士有幾十人,居然顆粒無收。
弘泉大師只好出手,終於忝列“四絕”,為南雍奪得了一個席位,振奮了人心。
縱然如此,據說弘泉大師也是險勝。可見那東瀚、北契、西羌可謂是人才濟濟。
大理和吐蕃也是顆粒無收,和“四絕”無緣。
這不,弘泉法師今天來西湖論劍現場,雖是觀戰,更重要的是物色兩年後參加“華山論劍”的苗子,加以培育。
此時,演武場中雷天瀚筆意突變,驀地採用大寫意手法,筆意雄闊,毫無章法。
龍青雲早有準備,手中龍泉寶劍凌厲如風,舞得密不透風。他對令狐非對陣雷天瀚那一場比試看的頗為仔細,腦袋裡覆盤了幾次,所以對雷天瀚的大寫意風格也摸了個七七八八。
所以,雷天瀚一時半會也把龍青雲沒法,二人又鬥了十幾個回合。也算是棋逢對手,一時瑜亮。
突然,雷天瀚筆鋒突變,天旋地轉間,如飛沙走石,劈山超海,赫然是狂草之態,以“癲張醉素”的氣勢朝龍青雲撲面而來。
如鞭雷電,騎雄龍。
人群聳動,歡聲如雷。
此時,看臺座椅上的端王雍汝愚心情無比舒暢,現在他才深深折服於柏雲岐的眼光,這龍青雲真是好樣的,居然和雷天瀚旗鼓相當,毫不落下風。
弘泉大師慈眉善目,捋了捋頜下柳須,心裡對這二人皆頗為滿意,二人平方秋色、各有千秋,當然贏的一方,心智必然更高一籌。
雷天瀚筆意中充盈著“癲張醉素”的狂草氣息,這讓龍青雲內心洶湧澎湃,龍嘯天痴迷懷素的草書,加上本身的際遇和歷練,對懷素草書的造詣,不只形式,而且神似。
龍青雲手中龍泉寶劍,突然由飄逸揮灑變得魄力沉雄,“碧波流雲劍”中隱隱有股狂草之意,頓時丘壑峻偉。
劍如筆勢,運劍轉折之處毫無拖沓矯揉,汪洋恣肆間,前後呼應,劍轉意連,疾速如驟雨旋風,遂成率意癲狂之意。
劍意奔放流暢,毫無阻滯,一氣呵成!
“鏘鏘”兩聲,雷天瀚的判官筆居然被撞飛出去。
龍青雲擰劍斜衝,龍泉寶劍呈迴轉之勢,彷彿還停留在懷素的狂草之中,雖筆意瀟灑疏狂,終不離魏晉法度,卓然呈英姿之概。
人群一片譁然,繼而掌聲雷動!
人群中的顧白羽也是一臉愕然,震驚於雷天瀚為何突然就輸了。
墨天宇和慕容白隱隱看出端倪,這雷天瀚對筆意中的狂草精粹,還沒做到神似,雙筆略有阻滯,被龍青雲瀟灑流暢的劍勢擊中。
但是這龍青雲又是怎麼回事?
固然雷天瀚對狂草只重其形,還沒達到其神的地步,這龍青雲比雷天瀚還小,如何能達到神似?
墨天宇和慕容白麵面相覷,一臉茫然。
弘泉大師眼睛一亮,這龍青雲小小年紀,居然透過寶劍,把懷素的狂草之意抒發出來,而且不蔓不枝、一揮而就!
須知這狂草,不比其他,並非天資聰穎就可練就。草書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講究縱任奔逸。
狂草的難點就在於疾速流轉的書寫之中,容易出現阻滯和缺漏,很多書法名家楷書和行書筆走龍蛇、雄奇闊放,但遇到草書就翻不過這道坎了。
想那懷素和尚,也是經歷了頗多人生錘鍊,而且也是從苦修中得來的“草聖”之譽。
雷天瀚也是求勝心切,大膽使用筆意中的狂草,師父“驚鴻一筆”戚墨成曾經叮囑過,雷天涵歷練還不夠,對狂草的神韻還沒有掌握,這個需要時間的錘鍊。
如果龍青雲單單使用“碧波流雲劍”,即使雷天瀚施展開狂草的形來,也斷不會落敗。
龍青雲之所以能獲勝,是因為神識裡的龍嘯天剛好對懷素狂草情有獨鍾,已經達到了形神合一的地步。
雷天瀚當然不知道自己是輸在自己的筆意下,但輸了,畢竟是輸了。
雷天瀚向龍青雲拱了拱手道:“我輸了。”
看臺座椅上的弘泉大師神色澄明:
“此子小小年紀,居然有如此造詣,必定另有奇遇。”